美文网首页《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0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终稿

【桂妃研读社|D10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终稿

作者: 赫本与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22:08 被阅读353次

作者:奥野宣之  译者:张晶晶

      【导入】相信今天来听这本书的人一定都是爱读书的小伙伴哈!

      开始讲这本书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大家觉得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你在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我看到大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好像都是读了很多书,还是记不住,没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对吧!

      在学习《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作者奥野宣之被誉为日本的“读书笔记管理专家”他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的方式在日本NHK和TBS两大著名电视台的节目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大受读书爱好者的欢迎。接下来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这本书。

      有没有小伙伴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到过一本书觉得非常棒,想推荐给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时,如果朋友反问你,这本书都讲了什么内容呀?你立刻感觉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会不会这样,不会的敲个1,会的敲个2哈哈!

      看来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烦恼哈!

      又或者以前读到一本深入人心的好书,读完感觉很有启发,但是过了很久之后再回忆起来,想要再读读那本书的时候,竟然把那本书的名都忘记了。会不会?

    做文字工作的小伙伴也常常羡慕那些高水平的好文章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呀,我怎么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种种困扰大家应该都有过哈。

      那么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我认为喜欢读书的人一定要读一读,按照书中所讲的方法去和我们自己的读书方法做个比较,可能会对你有个很大的帮助。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读书笔记的信息一元化

二、葱鲔火锅式读书法

三、让读书笔记更好的促进思想内化,提升自我。

     一、读书笔记的信息一元化。

      本书的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味的读下去等于没有读”看到这句话我就知道这是一本我要好好读一读的书了。是不是也截中了你们的痛点!

      我们读书不应该随随便便的去读,而应该带着明确的目的,主动去读,真正消化掉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和思想,并随时可以拿来参考。最后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才能取得进步。

      作者提出的“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也就是读书笔记的信息一元化。正是有效解决,我们读书目的不明确,读过的书最后没有转化为属于我们的知识库等,这些困惑。这里所指的笔记本就是便利店里随处可见的一个笔记本,我们知道完成一次阅读我们需要经过,选书,购书,阅读,输出这四过程,而作者所讲的读书方法正是包括了把选手,购书,读书,活用这几个步骤都在一个普通的笔记本里来完成的方法。

      我们可以随时把在日常生活中所有遇见的可记录的事件全部放在一个笔记本里,无论是走路时蹦出的灵感,还是新闻报纸读到有用的信息,或是一件你觉得开心的小事情,以及你的读书感悟,书中精彩部分这些内容,所有你收集到的对你而言有用的信息你都可以记录在你的笔记本上,记录的形式也没有要求,你可以幽默有趣,让你即能看懂又乐于这样坚持下去。

      那些你从新闻媒体获得的书评,或者朋友推荐你很想读的书,你可以专门做好书签列表粘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这就为你能够快速选出好书,提高宝贵读书时间的有效率,读书目的清晰了,也大大节约了购书所要花费的时间。

      笔记里的内容除了标注好日期,其它一律不必担心会杂乱无章,作者认为严格的分类和列表反而会大大降低了你做读书笔记的乐趣,也会使你无法长期坚持下去。

      总结来说读书笔记一元化的技巧就是,你可以在笔记里写上任何内容,按时间顺来写,一定要附上日期,灵活的运用速记或略记,还可以用粘贴的方式制作,不管是剪下来的图片,还是旅游时候买的明信片,都可以粘在笔记本里,只要是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

作者说粘在你的笔记本最后一页里,你的购书清单,将是你一份无形的财富。

书中很好的列举了如何完成记录书单的诀窍,以及联系到生活中的运用。

    方法大致分为三种:

(一)、制作清单的方法

(二)、链接你的敏感天线

(三)、找到你的“枢纽书”

      想想之前你的选书、购书经历,大多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你可能是到了书店里就被各种促销的海报,令人目不暇接的广告词和包装吸引了,于是不知不觉捧起书去了收银台。有这种情况吗?

      有的敲个6。

      到后来是不是家里一大堆没有看过的书感到很头痛,扔掉可惜,留下又占地儿。

      如果有一个明确的购书清单,很快就能选到自己心仪的书。最后扔掉它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了。

     那具体的方法很简单。

      就是用读书笔试随处记录你生活里的灵感和有用的信息,列出清单就是在培养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因为读书的目的不同就像照相机拍摄时聚焦的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这一切都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的。

    前面我们着重讲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以及完成一次阅读所包括的选书,购书,阅读,活用等,信息一元化在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里来完成的好处,那么下面我们就先从选书说起。

   (一)、制作清单的方法

       作者因为有时候想要看的书太多而笔记本的最后一页都写不下,就会制作一个专门的表格来夹在笔记本里。在这里作者还强调了制作表格时最好是把书名,作者,出版社这三个要素都记录下来,以便你能准确的找到你想要阅读的书,如果是需要去实体店找书的话,就最好也要把书单序列号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大型的图书馆里,你就能节约很多跑腿的工作了。

     书中当然也提到现在数码产品的普及和便捷,我们都可以选择适用自己的方法,比如亚马逊的心愿单就很好用,我也很喜欢用它。亚马逊还有一个功能是推荐历史以来下载和购买最多的书籍,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其他像豆瓣评分这一类的我也推荐给大家,同时欢迎大家也为我们推荐你觉得很棒的渠道。

       如果把购买书的过程比喻为去超市采购,你就要根据冰箱里的库存,把已经买过和正需要买的东西记录的清晰条理,自然就不会有盲目和浪费产生。

   (二)、链接你的敏感天线。

    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叫做“你的敏感天线”我们每个人每段时期内可能对书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把读书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随时打开敏感天线与笔记本连接,就不会错过每一个小灵感的迸发。甚至我们可以刻意在房间里,枕头边,衣服口袋和小包里随时放着一支笔。说到这里我都想去买十只可以伸缩的那种小笔了,收起来小小的,携带非常方便。其实目的就是要我们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好习惯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所以不妨行动起来哈!

   ( 三)、找到能帮助你找书的“枢纽书”

     可能和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有关,作者有读报的好习惯,很喜欢把诸如报纸,报刊评里看到有用的部分剪下来粘在笔记本里,因为经过作者的作者重重筛选,可以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体系化,推荐的书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书了。用这种方法找到适合你列出想读的书的清单,就是你的“枢纽书”读书法。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不管利用什么方式吧,我们可以参照这种方法把任何对你来说有用的东西放进你的笔记本里。 

     认真研读报刊书评,把感兴趣的内容贴在笔记本里,在值得关注的重点下面写上评价,等你已经读完了这本书,再次根据自己的思考以及作者之前的评价,进行比较就会对书中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样的反复阅读还会让你发现之前忽略的内容,会让读书的意义更加深远。

     作者也介绍了网购图书和实体店选书我们更容易成功的方法,作者一般选择从网上购买的图书,都是他已经了解了书中的内容,可以直接下单,而对于别人介绍和不太了解内容也不了解作者的书。作者会去实体店看过书中内容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我认为在这样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里你的读书清单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清单了,它包含了你对所有事物的思考和你即将养成的好习惯,而这些不就是一笔看不见的财富么?

二、葱鲔火锅式读书法

      说完了记读书笔记的好处大家觉得读书的笔记应该怎么写才又意义呢?

      假如我读完一本书在我的读书笔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2018年6月3号我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比我想象的有意思多了”你们会觉得这样的读书笔记有意义吗?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嘿嘿一笑,你这有点肤浅吧!

     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才算是好的读书笔记呢?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的随笔曾这样说过“图书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儿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是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学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作者在书中强调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只是一句简单的感想,这句话的存在也是你一次看得见的读书体验。

      况且读书笔记其实是可以更好玩儿的,你完全可以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别具一格。

     我们完全可以从一句话开始。

     从一句话开始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我们只需要把这些重点理解并消化掉,重点有可能只是整本书里的一句话,那你的读书笔记只要写下这句话就可以了,它能代表你的心声它就是很有意义的。

    有的人会觉得坚持做读书笔记不容易,因为如果它没有成为你的习惯,或者搁置了一段时间,再次继续就会变得更困难了,为此当你读完一本书觉得确实无话可说的时候,你甚至可以记录“我今天确实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只要肯这样坚持下去,就会为你养成好习惯。总之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踏实的写读书笔记。在为了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读书方法就会发生改变,你会不知不觉就找到了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自热而然得出寻读、跳读、泛读,自成一派的速读法。

    为了有效的做好读书笔记,不影响你的读书乐趣又不会漏掉重要的部分,这里有做标记的三个步骤可以参考,分别是通读时在重要的地方折个书角,重读时就可以很快找到它,如果第三次阅读仍然觉得很重要就可以做出标记,把你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笔记本上了,像这样经过慎重思考后画上的线就会有值得收藏的意义了,否则你满书都是线条,再次看到的人头会很大,哈哈!

    做标记也是件很好玩的事情,你可以画直线、波浪线、或者圆圈,只要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就好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葱鲔火锅你们有人吃过么?哈哈!其实这是日本一道有名的美食,由三文鱼和大葱搭配在一起产生一种特别味道,我们在记录读书笔记时,除了基本的日期、书名和作者,我们再把鱼肉和大葱加进来就是一个完美的读书笔记了,这里的鱼肉和大葱就是摘抄和评论。经过上面所说的通读、复读、再读你仍然画下重点标记的部分就值得摘抄下来,并为它做出你的直观评价。

      摘抄时不但加深了你对书的记忆也加深了理解,如果书中的内容让你感同身受、读完之后心情愉悦,或者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知发生动摇,让你产生了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感受,那么这就是一次难忘的读书体验。这样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真的是只属于你们普通读者的特权啊!哈哈!因为像我要为大家做有条理的读书摘要就会考虑的更多反而少了很多乐趣~

      这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需要你在摘抄文章后加个星型符合,自己的评论后加工圆圈,这样做呢是方便你日后一眼就能分辨出你的读书笔记里那些是摘抄,那些是你的心声,或许很久以后再读,你会忍不住笑起来,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呀!有了这种落差正是体现了你大大的进步。

     那么简报式读书笔记也一样了,它们只有摘抄和剪下来的区别,你的评价也不要忘记,甚至你也可以采用复印粘贴的方法来制作你的读书笔记,他们一样会使你有更加印象深刻的作用。

      那么我们的读书笔记又是怎么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呢?

     三、利用读书笔记更好的促进思想内化,提升自我。

    如果你认为读书笔记写完放好就万事大吉了,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写完了才是我们好好利用它的开始,写完的读书笔记,就可以反复重读,当过了很久我们在读当时的评价时,你就像换了一个角度以第三方的观点在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它是你与书交流过的证据,当你感受到观点的差异时就可以在读书笔记里补充一下内容了。这样伴随着人的阅历和认识的不同,反复的阅读常常会让你收到预想不到的发现。

那利用好读书笔记很重要,

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吸取精华和读书体验,吸取精华我们只要原封不动的吸取书上的知识,也就是摘抄,而书上写的这些我是怎么理解的,以此为契机,我想到了什么,这就是评论,这个过程其实你已经完成了从生搬运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哪怕是我们漫无目的的说话,我们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都会不断被整理,思维逐渐清晰,专家们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才去发表演讲和出书,而是因为演讲和出书,让他的表

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才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所以把读书笔记输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咱们的小伙伴里有做讲师的么?

    有的话你就最有发言权了哈!演讲之前你是不是得狠下一番功夫,你得认认真真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写出一套经过严密思考,思维逻辑清晰的稿子,还得反复吃透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台上洋洋洒洒对你的听众讲清楚。当你能够让听众也收获不少的时侯,其实你的收获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听众,你才是最大的收益者呀!对不对?

    我们为了更好的消化读中的内容转化为输出,需要养成重读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作者建议我们在每天固定的,不容易被周围环境打扰的情况下来重读一遍你的读书笔记,比如时间可以选在晚上九点左右,忙完了家务空出十分钟的时间。你如果把读书笔记做的有趣一些,比如用一支你很喜爱的钢笔写,粘贴一些纪念品或者漂亮小物件,这种微妙的小心思,都会大大增加你重读读书笔记的概率。这种带有私人色彩的乐趣有时候还能给你缓解压力。

    还有就是做读书笔记时,不要把你的笔记本写的太满,重读时没准会有新的理解,又可以加进去。

    伴随你的思考,有时候你会想要重读一些书的内容,如果只是想要简单回顾时,就直接重读一遍笔记就好,想要回忆起更多时,就可以参考你划下书中的那些重点段落,有的好书想要从头看起时,就重读原文。有位评论家说,如果拥有五本可以随时拿来重读的书,你就已经成为一位出色的读书专家了。带着问题去做笔记,还能帮助我们在重读笔记时拾起问题进一步深入探寻来扫清阅读的障碍。慢慢形成你的思想仓库。很多书经过日积月累,你都能大致记忆它的内容了,为了减轻书架的负担,我们可以淘汰掉那部分认为不再重要的书,留下那些你爱不释手,并深深影响着你的书,在你低落或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就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总有一些书会与你长期共处。

    我到现在都小心翼翼保存着好几本怕我儿子翻到就把它损坏的书,因为真的很喜欢,就像是有一个朋友一直站在那里,你需要他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很难说不是读书笔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而更好的我们就能更好的面对生活。

    读书笔记除了可以提高我们向外输出的质量还可以为我们解忧。

    说到这里好多小伙伴的好奇心就来了吧?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选择性的问题,比如我要不要辞职,职业规划到底该怎么做才更好,这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三本中意的、类型相似的书来读,比如《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一起阅读做笔记,思考。这个方法比你找熟人商量更有说服力,更容易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就好比请了三位专家围绕某个问题给自己提意见,并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讨论,经过你的读书笔记整理总结后反复假设和思考,最后能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还有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常常需要很多很有创意的思想来完成你的工作,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好帮手,创意往往来自我们把原有的元素再次重新组合碰撞。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事先做好了相关的读书笔记,需要创意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把读书笔记拿来作为创意素材灵活运用。

    必要时读书笔记也得做个标签

    随着阅读的不断积累可能你的读书笔记慢慢也变成了几十上百本,这时候要清楚的记得里面的内容就是一件难事了,突然想要参考书可能找不到,这时候就需要再给读书笔记做上标签了,作者的方法是用马克笔把书名写在封面上,或者直接把书腰或书签帖子封面上,把复读引用过的部分再做一次标签,因为你有可能对这部分进行多次引用。如果一本笔记里有若干本书的读书笔记,还可以添加个目录,以大致的日期来划分,就很容易找到想要复读或参考的内容了。

    对于读书量较大的人,在电脑里做个索引资料就更加必要不过了,作者把他的200本读书笔记做了几百行文字的表格,编辑的信息依次是: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这样就算过了几十年都能很轻松的找到想要复读的读书笔记。

    读书爱好者经常会有一个烦恼的问题是想不起来为什么读这本书,那个故事是在哪本书里来着。但如果按照以上这种方法做好检索列表,无论是检索读书笔记种类,书名,作者你都可以很快找到它,还可以设置关键词,关键词可以是你认为重要或者感兴趣的任何词语,也会帮你加深记忆,并在引用是轻松找到。

    有句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的大部分图书都是白话文,我们需要重读的往往是灵感迸发出来想要再次加深运用才会去复读,读书笔记管理得好就为复读提供了帮助,书的价值是通过时间慢慢体现出来的,有感兴趣的问题时不要无动于衷,马上查阅笔记,不断地以现在更成熟的思想与之前做比较,进行淘汰和保留就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信息,也是普通的重读法无法比拟的。利用葱鲔火锅式读书法,就是为我们日后参考重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我们读书的过程是不是和做菜很相似?购书清单就是去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好比下锅炒菜,这时候就可以把读书笔记放到一边,我们可以先从写一些评论开始,比如现在大家每个人都机不离手,社交网站又很便捷,许多网站还做了很强的知识细分,你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去试试。比如现在我非常推荐大家去使用知乎,简书这一类,写的过程你会把收集掌握的信息反复回味,细细咀嚼。读书这件事,输出是一个绝佳的向内转化的过程。

      到这里这本书的三个重点内容几乎我们就已经介绍完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是读书笔记的信息一元化,就是把所以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记录在你的笔记本里,无论是什么形式和内容都可以记录。重要的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兴趣所在,坚持下去。

      第二个重点是关于读书笔记的制作,最经典的记录方法是葱鲔火锅式记录,用摘抄和评价同时进行的方法来记录读书笔记,能便于日后我们复读和参考,也能加深我们的记忆理解。

      第三个重点就是如何让读书笔记更好的促进思想内化,提升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输出,不管是讲给别人听,还是写给别人看,都会不断促使我们思考深入,把读过的好书向内转化。

      最后作者又很详细的归纳介绍了十种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0个技巧,记住这些技巧,你的读书笔记就能好好坚持下去了。

    一、 这一条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建议,不要依赖网络,多使用参考书。有没有小伙伴常常上网查某个信息,结果不知不觉被娱乐八卦带走的,举个手我看看。

    反正我就经常爱上当,而且看完还后悔,哈哈!浏览网页会耽误很多时间,也接受不到多少对我们有帮助的信息,所以最好养成不去打开他们的好习惯,需要查询信息的时候多用参考书来代替。多读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功能真的很强大,据说比尔盖茨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就是百科全书。不信?你也试试看!

      二、 多找点惊喜。订阅报刊杂志发现意外。报刊杂志不同于我们喜欢的书总是某一类型,它能包罗万象,常常就会给你一个预想不到的惊喜,而对于读书这件事,收获很多的预想不到,不正是我们想要的么?多去旧书店逛逛,旧书店里常常有意外发生。作者是个深度读书爱好者,口味也很独特,他发现普通的新书店里能接触到的同领域的书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也会受到时代精神的共同影响,导致每个人收获的信息都大同小异,而旧书店里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的见解得到飞跃。

      三、 由浅入深吃透难懂的图书。举个例子经典的书大家都知道值得看,但是拿来一本红楼梦原著,你可能看几页就想放下了,但如果你从解说版入手,再去理解原著就会得心应手的多了。

      四、 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我猜测东野圭吾先生的老婆一定是个贤良的人,要不然这可能会引起家庭矛盾,哈哈,看个玩笑哈!作者这么做是因为他常常喜欢同时读几本书,出门方便找出来,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当你想要了解有一专业的信息,选择同一类型这样的书一起读,会使你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多带几本还有个好处,万一这本读不下去了,还有另一本可以代替哈!

      五、 把名著放在枕边。我估计你们家里都有几本世界名著这样的大部头,而且大多数,要么读不懂,要么是作为装饰用的,有没有?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开始对很多名著也读不懂,读不下去,他就会把他们放在随时能碰到的地方,等某一天你觉得这本书变得有趣了就可以继续阅读它,并且名著都是经得起时光的洗礼,有它流芳百世的价值,值得我们不要忘记它。

    六、 不要小看有声学问。听书通过耳朵进行思想输入,得到的刺激是与看书不一样的,好的演讲或者研讨会还能用到视觉、听觉、嗅觉、这会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

      七、 准备一只你想珍藏的笔。这就是增加了我们记笔记前的仪式感,你越是喜欢和重视的事情就会促使你做的更好,也坚持的更久。我喜欢这种仪式感。

      八、 名言要贴在显眼处。遇到你觉得感同深受,一辈子都不想忘记的话,为什么还要放过他呢?

      九、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这就是重要的葱鲔火锅式读书法,也是写书评的方法,从引用开始更容易组织文章,下笔流畅,适当的引用也会是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十、 让书架成为读书生活的基地。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少看电视,她没有制止他,只是把客厅里家人经常活动的区域都做了几个大书柜,电视机搬到楼上,结果孩子们每天没事都会拿起书来看,也渐渐喜欢上了看书。书柜还有便于我们给书分类,把看过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开放,时间久了书架放不下的时候很容易知道淘汰哪些,而特别喜欢的就可以放在最顺手的位置,也可以把读书笔记留出一个核心的位置。

      结尾处作者用图片生动列举了26款他常用的文具,这里就不用阐述,大家根据自己的喜欢,实用就好。

      到此本书就分享完了,祝我们都有一个愉快又难忘的读书旅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妃研读社|D10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终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bn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