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学做人1·13|凡事总得讲点道理吧

读《论语》学做人1·13|凡事总得讲点道理吧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21:17 被阅读0次

接下来这一章,还是记录了有若(子有)的话,对信和义、恭和礼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前文中,孔子、曾参(子舆)、卜商(子夏)都曾多次讲过信的问题,理政要“敬事而信”,为人要“谨而信”“主忠信”,与朋友交要“言而有信”。有若(子有)在这里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样的话才能实行、兑现。“复”是实现、兑现的意思。朱熹《四书集注》说:“复,践言也”,实践诺言的意思。唐朝的柳宗元在《非国语上·荀息》中说:“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元朝的揭傒斯在《萧景能墓志铭》中说:“与人交,和易简谅,言必可复。”毛泽东1944年5月24日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引用《论语》的“言可复也”来说明中央决定的方针宣布了就要实行,他说:“《论语》上说‘言可复也’,意思是说过的话是要实行的。中央决定的方针,既然宣布了,就要实行,大家可以看。”守信要服从义,守信是义的一种表现。如果不义的信,是可以不守的。什么是“义”?做事适宜就即为“义”。《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也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或者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中庸》提出尊贤为大,也就是前面子贤说的“贤贤易色”,要把尊重贤人放在第一位。

有若(子有)讲的第二个问题,关于“恭”和“礼”的问题。他说,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恭敬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是耻辱了。孔子的弟子言偃(子游)就曾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4·26)事奉君主也不能太过频繁,否则就会自取其辱;对待朋友也不能太频繁,否则就会关系疏远。

总而言之,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定要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符合义的要求。这个礼,现在来讲,就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而这个义,就是要符合天道地道人道的基本精神。

相关文章

  • 读《论语》学做人1·13|凡事总得讲点道理吧

    接下来这一章,还是记录了有若(子有)的话,对信和义、恭和礼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

  • 跟女人讲道理

    《跟女人讲道理》|刘大化 01 “咱总得讲点道理吧!” “我怎么不讲道理了。” 02 “我公务在身,我心系。。。”...

  • 论语:读《论语》,学做人

    1、不迁怒,不贰过。 选自《论语·雍也》。从来不迁怒于别人,也不会重复犯同一错误。 2、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语...

  • 《论语》的读法

    自学时,可接触到的文字内容可分为3种:做人的道理 ;做事的道理;娱乐用的。《论语》讲述的是做人的道理,读这本书不能...

  •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是已故清华大学钱逊教授的系列课程,有幸聆听过钱教授三个半天的课,一直深以为傲。 听钱老的课,...

  • 读论语,学做人

    做人要惜时如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眨眼就是五年,再一眨眼就是十年,...

  • 读《论语》,学做人

    十一月初,我决定用一个月的时间精读《论语》,到昨天(25日)为止,第一遍算是通读完了。第二遍读时才写读书笔记,如今...

  • 读《论语》学做人1·7|贤贤易色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卜商的字,比孔子小44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其排在第10位,并记载说:“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

  • 读《论语》学做人1·12|和为贵

    这一章记录的是有子的观点,谈“礼”的作用。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生志在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那么,什么是“礼...

  • (128) 颠覆的理解

    进天读书会读《论语别裁》,挺有意思。 学而时习之的学指“学问”,然而这个学问并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懂做人的道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做人1·13|凡事总得讲点道理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ex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