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屁的传播速度、久违的苍蝇等屎尿屁系列文章之一,敬请阅读。
小学二年级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中讲到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的繁殖方法,各有千秋、颇有趣味。
尤其是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随风而去,飘落未知之处,仿佛一位流浪诗人的独白,彰显无欲无求的生存态度,蒲公英因此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种子的传播,物种的延续,对于植物、动物乃至人类来说是本能的动作,带有必然性,当然也存在着偶然性。
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先生讲究无为而为。
其实这个无为而为的思想,贯彻最为到位的未必是人类自身,植物或许更能得其精髓。
前几天中午,同事们结伴去食堂喂脑袋的路上,发现北园公寓变压器后伸出一棵小小的桑树。学校里树种繁多,却一直缺少桑树,这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便停下来驻足观看。
这棵树是从变压器与北园公寓楼之间狭窄接口处萌发的,其实已经长了若干年了,只是今年穿过了变压器所在的独立小屋,沿着变压器隔离栅伸出了枝条,才为大家所见。
好吃眼尖的女同事在枝叶之间发现了桑椹,开心欢叫,兴冲冲采了几颗分享。
同事老王咂嘴品味一番,颇有感触地说道:“还是那个味,还是那个味,比市场上买的大桑椹好吃多了。”
大家便也随声附和,“确实好吃,确实好吃……”
待桑椹入口,老王又习惯性地提出问题,“你们可知这棵桑树的来历?”
“不知道不知道……”女同事们习惯性地应道,接着又照例鼓励百事通,“老王讲讲呗?”
这正是老王期待的节奏,只见他踌躇满志,边走边环顾着周围的树木、倏忽飞过的鸟儿说道,“你们看,咱们院子里这些鸟,正是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原来,老王的意思是,这些鸟儿在别处吃了桑椹,无法消化种子,恰好经过学院,便将这宝贵的桑树种子排泄下去。
如此说来,大家吃的这原味的桑椹,究其源头,只是大便而已。
女同事们听后,纷纷撅起了嘴,对这个不幸的事实表示难以接受。
老王一看情况不妙,想转移大家注意力,便道,“你们知道为啥这桑树长得这么快吗?”
“不知道不知道……”女同事们习惯性地应道。
“你们看……”老王得意地指点着桑树周围茂盛的树木,“这下面就是化粪池,根系获得的营养充足,才能长势如此良好!”
女同事们一时更加尴尬,只得干笑着“哈哈哈……”然后加快脚步往食堂走去。
我倒是觉得有趣,感觉这桑树来得好来得妙,最好的缘分正是“无为而为之”。
我拍拍老王的肩膀,催他快走,否则一会没有饭了。
回头望了望那旁枝斜出的小桑树,心想,明年,一定早早就来品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