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为了摆脱焦虑,在人生的赛道上越走越快,蹒跚上路的父母快要追赶不上了。
有一次坐动车出差,我到自动售票机去取车票,看到一位老人在旁边徘徊,手里拿着身份证伸长了脖子观望。我取完票上前询句,老人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原来老人来看儿子,住了几天后要回老家,儿子工作忙,老人怕耽误他时间,于是就自己在来买票,但从没用过自动售票机,不懂怎么操作。我教老人买好车票,他一个劲地道谢,露出朴实的笑容。
看着老人渐渐远去,我想起远在小县城的父母。他们很少出远门,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有次陪他们去市里看病。
也曾想过接他们到我工作的城市住一段时间,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
偌大的车站人来人往,四通八达,如果不是来过几次,我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囿于老家的父母,在这样的现代化车站里也会和刚才那位老人一样,不知所措吧。
哪怕对于取票这种小事,也要费他们大量的力气。
脱离了熟悉的柜台,他们也只会站在人群里茫然地看着年轻人熟练地操作,期望遇上友好的能提示一下。或是在人流里东张西望地打量,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询问过往行人,边说谢谢边说老了不中用。
2
社会总是属于年轻人一代,所有的衣食、流行、玩乐大多都为年轻人设计。
年轻人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享受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便捷,追赶着时尚潮流,张扬着自我个性,整个世界明亮得色彩斑斓。
而老一辈们,却单单活在旧有的生活习惯与观念之中。那是一个不易改变的世界,外面日新月异的变迁难以进得去,内心曾笃定的熟悉又无以去安放。
他们看着孩子渐渐长大,一步步远去,想要追赶,却发觉完全跟不上步伐。
现在大家都觉得年味淡了,年夜饭也不再守着春晚,而是拿着手机群发祝福,在微信里抢抢红包,发逗逼段子。
父母看我们对着手机傻乐,于是也学着用微信,哪怕抢到一个几分钱的红包,也会高兴得大声笑出来。其实他们不是为了抢红包,而是觉得终于可以能和孩了玩到一起了吧。
父母慢慢地意识到自己也许老了,他们不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大人,能够像以往那样信心满满地站在我们身前。
我们熟悉的世界对他们来讲完全陌生,在岁月的催促下变得没把握,于是像个小学生那样渴望新知,一次次尝试,只为了能够理解你的快乐以及你的世界。
3
有次休假回老家,父亲准备坐车去城里供电所交电费,我告诉他在手机上就可以交了,不用麻烦跑一趟,他感到很惊奇,这也可以?
于是我就教他怎么样在微信上操作,不仅水电费,还有电话费,买车票都能通过手机实现。
父亲研究了半天,总算弄懂了什么是订阅号,明白了大致流程,他心满意足,吃晚饭的时候一直在母亲面前炫耀。母亲对此大为不满,强烈要求我也教会她。
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父母看不懂,很难理解。他们不明白超市为什么连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难道不怕被偷吗?
他们也不懂大街上到处放着的自行车是谁的,怎么开锁?他们也搞不清楚出门不带一分钱也能吃吃喝喝。
但他们一直在努力尝试,哪怕经常弄得自己焦头烂额,笑话百出。
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呢,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
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而这勇气的来源,不就是希望离孩子的世界更近一些么?
4
网上有这样一段话:父母吃最差的米坐没有空调的公车,只为了给我们攒首付;
他们费劲地学上网,只为和我们视频聊天;
他们每天盯着天气预报看,只为了知道我们在另一个城市热不热冷不冷;
他们总是随身带着手机,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离不开我们……
父母不怕吃苦,他们年轻时早已经经历过,他们最怕的应该是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写的那样:“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
有位朋友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平时工作比较忙,每天像个陀螺转个不停,所以她习惯办任何事都要求高效率。
有一段时间,母亲每天在微信上都发几十条语音给她,如果不点开听,根本不知道母亲说了什么,但这太慢了。
于是她跟母亲抱怨,能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发文字?后来她才知道,母亲犯了老花眼,视力越来越差,已经不方便打字了,所以只能发语音。
日夜奔波、整年辛苦,为了战胜焦虑,为了试图向世界证明自己,我们越走越快,越来越关注当下,却唯独忽略了身后的爸爸妈妈。
他们慢慢老去,我们得偶尔停下脚步,才能听懂他们的声音。
5
有本畅销书叫《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书封面上有一个公式:假使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是20年,并且你没有跟父母同住,
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所以:20年×6天×11小时= 1320小时。
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想为父母做的事一拖再拖,可时间一晃就会过去,让你猝不及防。当你总担心被同龄人抛弃时,别忘了带你来这个世界的人。
请多谅解父母的唠叨,因为在他们眼中,进事业单位是铁饭碗、结婚生子是头等大事、考个好学校才长脸……
这些观点也许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重,但多一份理解吧,毕竟父母是第一次进入到这个新时代,认知的断层是必然的,
就如等我们老了,在10后的世界里,我们也会局促不安一样,也会在心里说:年纪大了,还望多多关照。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妨看看这些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