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换了流量套餐,定向专属流量一下子就到30g了;老婆买耳机,帮我也带了一副;再配个音频的vip,齐活了。
不论谁的歌,想听就听,时间,地点和循环次数都由我,这就是音乐自由。
看看自己的歌单,都是有年代感的经典。也让我回想起听歌方式的变迁。
1 广播与电台
最早能听到音乐的是电视和收音机,广播模式,不能点播。安排什么歌曲节目,赶上了就听。这个时候电视报就很重要,知道什么时候有什么节目安排,静静等待那首让你心动的那首歌响起来。那是电视和电台的用户还是多的,其中一部分也是为了等候那首拨动心弦的歌。后来出现了点播,特别是电台上,点歌成为最早的互动模式,而且在热线节目能够点到歌的,也需要一些运气和坚持。最适合恋爱中的人们。当年没有点过歌,因为没有需要点歌的人。
2 录音机,vcd和dvd
后来,录音机出现了,文化产品就繁荣起来了,也推动了音像店的普及。能够有一盘心动歌手的磁带就件乐事。滚石,飞碟等公司就在那个时候发展壮大起来,一众大牌歌手,音像产品+音乐会,那就是音乐最好的时代。歌手多,词曲人多,好作品多。听音乐还是需要在固定的地方,先购置磁带。家里有个普通的国产录音机,也有一段美好的音乐记忆。虽然不是那种大个的,双卡的。录音也是个十分有意思的功能,别人有个好的磁带,这个就可以用上了。90年代初已经出现了卡拉OK,爆款的产品,消夏的利器。vcd和dvd已经慢慢普及了,还有那些强力纠错的品牌。看了邓丽君的演唱会,英文,日文,闽南话,粤语都很厉害。
3 磁带随身听和cd随身听
再后来,随身听和cd出来了,也推动了音乐的普及,还顺便带动了卖电池的。时尚的配置,腰挎随身听,带着耳机摇头晃脑,沉醉在音乐中。音乐享受已经逐步突破了位置的限制,边走边听,还可以边走边唱了。
上大学的时候还买了个国产的随身听,带收音机的那种。cd随身听班上只有几个有实力的买了。而且听歌对电池的消耗也大。我用的最多的还是收音机。不过英语听力还是用随身听的,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听力没有拖后腿,功不可没。工作后,当年还买了cd音响,体验了高质量的音乐,港台的歌曲,天王天后们金曲频出的时代;还有民族音乐,还有一张小众的埙的音乐。
4电脑音乐播放器
数字音乐慢慢的成为了主流,虽然传统的cd和音响有更高的品质。在电脑上听歌也是一种时尚。各种播放器层出不穷,关键还是歌曲库。当年电脑的软件,和那些cd盘,还有那些mp3的软件和光盘,后来有了高品质的ape格式,工作和音乐在电脑上融合了。
5 便携mp3和mp4
移动场景下的音乐需求暴增。 也好,让更多的人,更长时间的享受音乐的快乐,就是刚需。后来知道水果品牌也有产品,不过没有体验过。可以轻装上阵听音乐了。那时候买的设备,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每天上下班的必须装备。
6 音乐app
最后,一段时间内的终极形态,手机音乐app出现了。更多的存储,更高的带宽和更便宜的流量价格,成为在线听歌的首选了。会员付费,歌曲无限。什么内容,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可以自己选。
音乐有了,还需要一个可以共同欣赏的人。每首熟悉的旋律都有一个被记住的场景,人生就是由这样不同的音乐场景连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