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困惑了好一段时间,这几天通过复盘这2年来、尤其近期的职业尝试和摸索历程,突然想通了一个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那就是,在现在或未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我们历尽艰辛,职场第一曲线仍然发展不顺,没有达到预期高度或遭遇了瓶颈,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开启第二曲线或副业的方向,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持续发挥?未雨绸缪,我们又该提前做哪些准备?

人都是环境和圈子的产物,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接触到的人、和输入的内容是怎样的,就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能力擅长所在。
所以,我们在选择第二职业时,不能天马行空、也不用太分析那些虚的宏观市场,就从自己眼下的在做的事情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把那些干货的、理论的、逻辑化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掰开揉碎得讲清楚,一定要注重自己微观的感受,全部转化成故事经历,反复说强化说,接地气,能触动情绪,让用户听懂、爱听、听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第二职业方向,也就是知识型、学习型副业。
(当然,还有一种是资源型副业,要看你在某个行业拥有哪些核心客户及合作伙伴资源等,通过维护好关系,靠资源变现或创业,这里就不展开了)
而如果你目前还年轻,还处于职业上升期、发展期,还没到稳定的平台期,其实根本不用限定自己第二职业的方向。未来的贵人和市场机遇把你带向何处、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圈子里、经历了些什么、兴趣点在哪、或者你的大部分客户需要什么,你就做什么方向的输出,你的第二职业方向就是什么。
所以,也并不是你现在做什么职业,或者已经做了10多年的什么职业,你副业就大概率是什么方向。关键还是看你每天在做、或在输入的都是些什么内容,接触到的都是些什么人,能从与他们细致入微的交流和相处过程中,体察到什么样的需求和痛点,以及你能够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痛点。
对于想要现在就做副业、马上就赚到钱的人,就从眼下在做的事、兴趣点和能接触到的用户的痛点入手输出,别空想。
对于还在准备的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先别总是想方向、或是限定自己,就努力地顺着自己的际遇走,尽力争取先把第一曲线打到巅峰,其实也就是在为第二曲线蓄能了。
然后再按着自己能接受的节奏,多锻炼底层可迁移能力。因为要做知识型、学习型或自媒体副业,做不同的领域,除了面向的客户群体、客户特点和盈利模式不同,其他底层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要准备的方向:
首先,就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经历,让自己的人生有广度、有厚度,让我们自己能量较高不普通,确有真材实料可分享。
然后,我们最需要练习的底层能力,是对工作和生活的敏感度,是心思细致入微能洞悉客户的需求,是懂人性、懂人心,是非常会讲故事。
而对于那些理论干货和逻辑性很强的东西,是须积累,但也要学会适可而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东西相对离钱较远,不接地气,如果不是做科研的话,和在市场上赚钱完全是2个套路。
虽然这个道理一直都懂,但通过最近的实践,通过真正地把内容面向用户,获得真实的反馈,我还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那就是到底什么东西才能持续地为你赚钱,各种讲师、大V、网红是靠什么持续赚钱的,他们卖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从工具层面看,要练好文字、音频、视频三栖能力,最起码先擅长其中一项才可以。
上述的个人阅历、洞察客户需求能力、讲故事能力和工具运用能力,这几项之和是怎样的,将决定着我们第二职业的杠杆力度和成功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