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大雨,端坐书斋,潜心读晚明小品,“或有一二悟解处,辄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袁宏道语)。
吾于中郎文集中睹一故事,甚有趣,摘录如下:
昔有书生携一仆入太行山,仆见道上碑字,误读曰“太形山”。书生笑曰:“杭也,非形也。”
仆固争久之,因曰:“前途遇识者,请质之,负者罚一贯钱。”
行数里,见一学究授童子书,书生因进问,且告以故。
学究曰:“太形是。”仆大叫笑,乞所负钱。书生不得已与之,然终不释。
既别去数十步,复返谓学究曰:“向为公解事者,何错谬如是?”
学究曰:“宁可负使公失一贯钱,教他俗子终身不识太行山。”
中郎谓友曰,此语极有会,读至此,当捧腹一笑也。
吾亦如是,读罢,捧腹一笑也;录于简书毕,又一笑捧腹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