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友给我留言:“在番茄签约后平台给不给交社保?”
看到这句话我一下子有点懵:这个作者是不是把写作平台当成公司了?
我还是耐着性子分享了我对写作平台的理解:在平台发布作品,就好像自家小院里种植的蔬菜和水果拿到市场上卖,有人买走你就有收入,卖不掉菜一直摆在那里。
另一位文友好像是第一次写作品30万字,就像人生的第一个孩子怎么看都宝贝,在评论区问我:“我是等着编剧找我改编还是放着?”
且不说她的作品质量怎样,那份自恋就让我好笑:“除了天赋秉异的作者一部成名,多半作者都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放着就像待字闺中的女儿,要不先连载趟趟水。”
回想自己的写作路,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一直有持续阅读的习惯,等到跑完职场可支配的时间多了,我才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还庆幸有平台给我的文字一个安放的角落。那时候有一份尚可糊口的工资维持生活,还有一份小副业支撑我的爱好,写作纯属喜欢,没有对收入的渴望,纯粹写作。
刚开始就像个游击队员在写作平台到处瞎逛,后来开始报网课从最基础学习写作,上课、写作业忙碌而充实。
慢慢我就不满足每天碎碎念,尝试写千字图文、情感故事,到后来练习系列文,几万字一部按着时间顺序很快完成,紧接着继续写不过是按着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展,就好像给自己讲故事。
熟悉套路后,系列文越写越长,竟然从几万字到十万字,最后突破20万字,在我心里这就算是长篇吧!
望着这些长短不一的系列文,我挑一部22万字的《逆袭》去番茄试水,每天发布两个章节,签约、推荐、完结,竟然顺利走完整个流程,那一刻特别兴奋:番茄上竟然有我的一部作品!
很长一段时间写系列文章节,一边在番茄上听书,只听我喜欢的作品。第一部作品连载完毕,竟然有11元的收入,这也算是我的稿费吧!
第一部连载完,我又在系列文仓库里扒拉出《两代人的碰撞》继续连载,21万字,后来有24元的稿费,翻倍,我挺开心的。
后来的《军垦岁月》有点小起色,12.万字,竟然有150元的收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点小收入激发了我更大的写作欲望。
前几部作品都是从文字仓库里扒拉出来的,这一次我准备写点存稿后再边写边发,平台要求签约后每天更新4000字,我不敢保证每天都能输出两个章节。
存了40章我才是连载,每天继续写心的章节,存那么多章节纯属多余,感觉自己每天更新两个章节并不难。发布作品的时候还得从库存里找,操作不当在删掉某个章节,重写有点讨厌。
这一次我耐心能到发布10万字再点击推荐,一周的推荐期竟然有45元的收入,我赶紧把这二百多元的收入提现,落袋为安。
进入正式推荐期有人催更,有人阅读,还有人留言,其中留言五花八门:
“新疆为啥两点多吃饭!”我解释:“我们中午一点半才下班!”
“清油是什么油?”我就告诉对方:“所有的植物油都叫清油!”
“为啥你帮助姐姐不帮助妹妹!”我马上安排一章解决读者的疑虑。
目前这部作品已经更新到20万字,每天都有一杯奶茶的收入,我动力十足,估计40万字都不能刹车。
其实,这部作品能持续写下去,和我以前一把多万字的系列文练习有关,每写一部作品,都能找到不足的部分。
最主要的是写的都是身边的事,主人公有原型,写起来顺手。
常言说:读写不分家,我深以为然。
这几年练习写作,阅读面比以前更宽广,除了阅读同类作品辅助写作,心理学、人物传记都在阅读范围。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那些名著不可能一一阅读,关注几个读书博主,他们的讲书稿写得特别棒,几十分钟就能了解一本书。
在家做拉伸的过程,听讲书稿是个不错的选择。
每天在电脑上更新长篇章节雷打不动,躺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再扣一篇问答或者碎碎念调剂一下脑壳,挺受用的。
写作费脑,打游戏和刷视频放松心情。
一天的时间除了早晨外出锻炼,非必要不外出,我们小城已经进入供暖阶段,在室内比在室外感觉舒服。
至于说孤独那是不可能的,午休补觉养精神不好吗?每天忙忙碌碌起码能延迟痴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