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c97744f3e497教育在成长的道路上
我的启蒙教育——一个农村孩子的出路

我的启蒙教育——一个农村孩子的出路

作者: 极简夏小囧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12:50 被阅读72次

昨天中午,和小姐姐一起吃午饭,聊起来读书时代,因为她已经有了宝宝,开始关心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比较顺利地学习和生活。引得我开始回忆,当年老爸老妈是怎么教育我的,为什么我能够一路上没有逆反期,没有压力地读书,考上大学,出来工作。

最开始的时候,老妈总是炫耀,我跟弟弟能上大学,都是她教育的好,我们颇不以为然,都是在那样的环境,能读出来书,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环境闭塞,没有什么诱惑,心理简单,老师让干嘛就干嘛,高中三年也就那点知识,认真听一听,学一学就考上了呗。潜意识里,我已经把自己考上大学归因于老爸老妈的基因还不错,自己心智发育比较晚,比较听话,从一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实际上呢?为什么我能够从开始的时候进入学习成绩好这个良性循环?为什么同样聪明的小孩,我是那种听话的没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呢?尤其是高中的时候,别人家都是父母忧虑小孩不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而老妈心里想的是,这孩子又打电话来了,我正在看电视剧呢。

换句话说,我的启蒙教育是怎样的?我能够顺利的读书,考上浙大的基础是什么?

故事或许要从出生的时候讲起。那时爸妈刚结婚,老爸是某个村里小学的语文数学科学地理美术音乐老师(民办教师,从来都是哪儿缺人哪儿补上),老妈是隔壁村里幼儿园的老师。老妈经常提到,我很小的时候,睡觉时,她把我抱在怀里,教我一个一个数手指头,很快手指头不够用了,数脚趾头,然后脚趾头也不够用了就开始给我看教认字和算术的塑料卡,印象中家里有很多那样A3大小的塑料卡纸,黑白的,大大的字号,估计都是老妈当年做幼儿教师时从学校拿回来的。盖新房子的时候,大概三四岁,老妈还让舅舅在厨房的墙上刷了一块黑板,用从学校拿回来的粉笔,写上汉字,吃饭的时候我们会主动念一遍,然后骄傲地扬起头,等着爸妈和爷爷的表扬。

除了见缝插针地教数数,认字,简单的算术,老妈还经常夸赞我们,比如聪明啦,记忆力好啦等等,还经常当着客人的面夸我记忆力好,老爸上班要用的公文包谁都找不到,一问我,就能指出来在写字台左下角的柜子来,或者夸我懂事,说小卖部的大叔一看见她就夸我跟弟弟特别懂事,去小卖部从来不买零食,都是买文具。那都是上一年级之前的事情了,虽然快二十年过去了,别问我怎么还能记得细节,因为这些就是从小到大老妈一直在讲一直在我们面前强化的东西啊,这些重复的洗脑让我现在为止都对自己的记忆力和智力充满了自信,以及去超市买太多零食的时候会存在愧疚感。

讲到这里,一个知书达理的慈母形象似乎树立起来了,但是小时候我心目中,老妈是个会打人的母夜叉啊,经常说错话挨打,拿了两块钱挨打,丢了东西挨打,考试成绩不好挨打,看电视挨打,不好好吃饭也要挨打,挨打哭了更要继续打,以至于我跟弟弟从来不挑食,不撒谎,甚至从来没有在同学家过夜过。不过每次打完呢,老妈又会把我们抱在腿上,亲一个,哄一个,然后讲道理,然后必须得笑,不笑就给你做鬼脸啦,或者挠痒痒啦,直到你表示记住啦,再也不干嘛干嘛啦,才放你走。

后来我认字足够多了,大概三四年级,把家里的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聊斋异志什么的都看完了之后,终于翻到了老妈的一套《幼儿教育》杂志,丫的,里面全是对付小孩子的方法,什么寓教于乐,夸赞教育,奖赏教育,亲子互动,全是套路!再翻翻居然还有一套教育心理学,气愤的我抱着书去找正在烧饭的老妈:哼,你都是在用书里的方法忽悠我,我以后不会上当了!搞得大人们又是一阵发笑。

之后的我,就好像成熟的大人一样,冷眼旁观看着老妈继续把这一套方法用在弟弟身上,觉得无知小儿真是太可怜了。

五年级之后就开始住校,一直都是半个月回一次家,奇怪的是,身边总有同学想家想到哭,搞得我很不理解:学校多好呀,早上有牛奶面包,中午有三菜一汤还有牛肉鸡腿,晚上也有肉菜吃,还不用被老妈骂,放假回家因为时间长不见,老妈还会格外亲热,想想都是天堂一样的生活啊。

再后来去市里上高中,也是一直不太有想家的感觉,只是会每天在电话亭排队,等着打个电话回家,汇报一下最近的学习啦,考试啦,老师同学怎么怎么样啦。然后继续傻乎乎开心心地回去睡觉,第二天起来背书学习了。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强韧生命力呢?后来看了一本《少有人走的路》的心理书,得出来的结论是,可能小时候父母陪伴的时候足够多,使自己一直处在安全感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爱,很多很多的信赖感,于是变得坚强,充满自信心和安全感。所以后来恋爱结婚,也没有他们说的那种追求安全感的心态,更多是秉承着一定要我喜欢的那种态度,当然这是后话。

在住校之前,确实是每天每夜都和爸妈在一起,早上不管多困,也要被叫起来一起吃饭,喝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粥,吃不好吃的饼(不好吃也得吃下去,不然挨打);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晚上放学看完动画片,老爸也会骑车自行车拎着公文包回来了,然后吃晚饭,饭桌上听爷爷说说笑话,听我或者弟弟背背书,听老爸老妈讨论讨论事情,然后帮忙收拾一下碗筷,一家人开始看新闻联播,看完了看电视剧,九点钟睡觉,偶尔玩玩成语接龙,背背诗,猜猜字谜,或者模仿一下春晚主持人给大家表演节目。感觉童年时代,就是这样每天像个小考拉一样,挂在老妈身上生活,甚至没有在同学家里住过一次。

唯一一次短暂的分别,是四年级的时候,老爸远行到乌鲁木齐想找找机会,然而一个暑假没结束,老妈就想念得不行,花了很贵的长途话费,哭着打电话让老爸回来,于是老爸又坐了两天三夜的绿皮车回到老家,正好遇到一个私立学校办学,就成了第一批老师,一直待到我弟大学毕业。

一路回顾下来,确实是因为父母的悉心照顾和爱护,才有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才从一个贫困县贫困村的小破孩变成了一个事业有未来的成年人。因为他们把识字和算术变成游戏一样和我们互动,让我一直觉得读书学习是很好玩很简单的事情;因为老爸下班回来时不时带连环画,对联书,脑筋急转弯,猜字谜的小玩意回来,让每个夜晚都有很有趣;甚至老妈的打骂加鼓励政策,也让我们变得皮实和乐观。最重要的是他们足够多的陪伴,给了我们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能够在成长的路上心无旁骛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记录下这些,或许能够对已经有了孩子的朋友们有帮助,也或许,能让我对未来会来的孩子做好准备。

相关文章

  • 我的启蒙教育——一个农村孩子的出路

    昨天中午,和小姐姐一起吃午饭,聊起来读书时代,因为她已经有了宝宝,开始关心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比较顺利地学习和生...

  • 农村孩子的出路

    在农村教学十三年了,十三年的教育生涯中,感触最多的就是我的孩子们跟县城的孩子差距太大,更无论大城市的孩子了...

  • 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社会要如何去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出路问题?每每看到90、00后的农...

  • 读书是不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呢?

    我认为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拿在我们这开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况来说吧,就有两种情...

  • 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父辈们常常说,孩子好好读书,以后考起了大学为家里光宗耀祖。10年前的中国,所有的出路都不是出路,只有一条出路。读书...

  • 请善待你身边愿意努力的孩子

    上大学,是所有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哪怕是专科,也要想尽办法去努力,经济文化都比不上城市的农村孩子更加的懂得生活的不...

  • 农村孩子的出路:回不去的家与进不去的城

    早上好,坚持日更的第二天。 今天聊一下农村孩子的出路。 关于农村孩子有个词叫“凤凰男”,指出身贫寒的男孩子,通过一...

  •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压力

    年少时是读书的压力,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早早便明白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毕业时有找工作的压力,因为我认为有了工作就可...

  • 调查显示62%农村孩子选择大于努力,农村娃:出路就是“医师公”

    (一)、农村孩子的出路就是“医师公”。 农村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纯朴、善良、单纯,坚韧,能吃苦。 那么劣势或者不足...

  • 出路

    我们的出路在哪儿,农村孩子的出路又在哪儿。当今社会社会分层已经接近尾声,富人只会越来越富,穷人只会越来越穷。虽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启蒙教育——一个农村孩子的出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vz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