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20年,30年……无论毕业多少年,总期待有一天,我们可以再次相聚,把酒言欢,追忆青葱岁月,你我他,我们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在这个十一假期里,组织毕业聚会的同学一拨又一拨,因为不远千里长途跋涉而来的你,因为那些年纯真而质朴的同学情谊,这个假期变得格外不一样。
10月2日,来自诸城二中初中部17级和高中部85级的200多名同学,从天南海北赶回诸城二中的旧址,参加了期待已久的同学聚会。
参加此次聚会的王大海说,当年的诸城二中初中部和高中部一体,所以来参加此次聚会的同学都有着6年的情谊。为了组织好这次聚会,同学们从春节就开始筹划,并从每个班中抽出两名同学,成立了专门的筹备组,他是筹备组成员之一。
“我们从毕业照中挨个找到了当年的同学,并设法取得联系。”王大海说,时隔30年,担心有的同学认不出对方,他们给来参加聚会的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胸牌,上面写着名字和班级;还在原先的教室旧址,贴上了当年的班级名称,方便同学们找到自己的教室。“我们回到老教室,找到自己的课桌,有的同学上讲台讲课,我们举手回答问题。”王大海感慨地说,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30年前。
在临朐县邮政局工作的高居镇,10月3日参加了临朐一中92级6班的同学聚会,他们近60名同学从各地赶来欢聚一堂。
“毕业20年,能聚在一起真不容易。”高居镇说,这次来参加聚会距离最远的是孙伟同学,他2日下午从广州飞回来,4日一早就飞回去了。“这么匆忙,不辞劳苦回来,只是为了见老同学一面。”高居镇说,20年前他们毕业时,电话不多,也没有QQ等联系方式,好多同学毕业后就“失联”了,有几名同学直到聚会前几天才联系上。他们的数学老师王世双已离开临朐,收到学生的邀请后,也赶了回来。
同学们一起回到当年的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班主任宿玉平老师带着已人到中年的学生们回忆当年并提出新希望。“我们当年的教室现在条件好多了,当时只是小桌子,现在都有个人的小柜子了。”高居镇感概地说。
老家安丘的潘海亮目前在江苏苏州工作,2005年毕业于安丘一中,今年正好毕业10年。10月3日,他们班30名同学和5位老师聚在了一起。
早在两三个月前,潘海亮就和十几个同学开始筹备这次同学聚会。“春节时大家都走亲戚,抽不出时间,十一是长假,而且好多同学都会回家看望父母。”潘海亮说,毕业十年,特别有纪念意义,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这次聚会。
3日上午10时,潘海亮和同学老师们聚在安丘一中校园,签到发放纪念品,班主任韩永杰老师把他们带到一个教室,开了一堂有特殊意义的班会。“韩老师回忆了我们高中三年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讲起了当时待我们的很多方式方法,好多感人的事情,直到今日今时,我们才知道。”潘海亮说,我们上学时的班会,他都是谈学习谈纪律,现在谈感情。在这堂班会上,每位同学也都发了言。
人到中年,大家都期盼着同学聚会,无论天南海北,想尽一切办法赶回来;每个人也都有诸多感慨,社会再复杂,当年的同学情谊永不会变。“同学聚会特别值得珍惜。”高居镇说。
潘海亮表示,高中三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青春的少年们有着各种梦想,那时的友谊纯洁透明,所以同学们都特别看重高中同学聚会,“上了大学,都是辅导员带学生,高中师生之间情谊最浓,老师付出最多。”
潘海亮的同学曹虹说,平时大家都很忙,好多同学毕业后再未谋面,虽然有电话、QQ等联系方式,但总不如面对面交流来得亲切,所以同学聚会她一定会参加,“就是想见同学们一面,纪念自己的青春,纪念那段最美的岁月。”记者 齐英华 李楠
10年,20年,30年……无论毕业多少年,总期待有一天,我们可以再次相聚,把酒言欢,追忆青葱岁月,你我他,我们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在这个十一假期里,组织毕业聚会的同学一拨又一拨,因为不远千里长途跋涉而来的你,因为那些年纯真而质朴的同学情谊,这个假期变得格外不一样。
10月2日,来自诸城二中初中部17级和高中部85级的200多名同学,从天南海北赶回诸城二中的旧址,参加了期待已久的同学聚会。
参加此次聚会的王大海说,当年的诸城二中初中部和高中部一体,所以来参加此次聚会的同学都有着6年的情谊。为了组织好这次聚会,同学们从春节就开始筹划,并从每个班中抽出两名同学,成立了专门的筹备组,他是筹备组成员之一。
“我们从毕业照中挨个找到了当年的同学,并设法取得联系。”王大海说,时隔30年,担心有的同学认不出对方,他们给来参加聚会的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胸牌,上面写着名字和班级;还在原先的教室旧址,贴上了当年的班级名称,方便同学们找到自己的教室。“我们回到老教室,找到自己的课桌,有的同学上讲台讲课,我们举手回答问题。”王大海感慨地说,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30年前。
在临朐县邮政局工作的高居镇,10月3日参加了临朐一中92级6班的同学聚会,他们近60名同学从各地赶来欢聚一堂。
“毕业20年,能聚在一起真不容易。”高居镇说,这次来参加聚会距离最远的是孙伟同学,他2日下午从广州飞回来,4日一早就飞回去了。“这么匆忙,不辞劳苦回来,只是为了见老同学一面。”高居镇说,20年前他们毕业时,电话不多,也没有QQ等联系方式,好多同学毕业后就“失联”了,有几名同学直到聚会前几天才联系上。他们的数学老师王世双已离开临朐,收到学生的邀请后,也赶了回来。
同学们一起回到当年的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班主任宿玉平老师带着已人到中年的学生们回忆当年并提出新希望。“我们当年的教室现在条件好多了,当时只是小桌子,现在都有个人的小柜子了。”高居镇感概地说。
老家安丘的潘海亮目前在江苏苏州工作,2005年毕业于安丘一中,今年正好毕业10年。10月3日,他们班30名同学和5位老师聚在了一起。
早在两三个月前,潘海亮就和十几个同学开始筹备这次同学聚会。“春节时大家都走亲戚,抽不出时间,十一是长假,而且好多同学都会回家看望父母。”潘海亮说,毕业十年,特别有纪念意义,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这次聚会。
3日上午10时,潘海亮和同学老师们聚在安丘一中校园,签到发放纪念品,班主任韩永杰老师把他们带到一个教室,开了一堂有特殊意义的班会。“韩老师回忆了我们高中三年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讲起了当时待我们的很多方式方法,好多感人的事情,直到今日今时,我们才知道。”潘海亮说,我们上学时的班会,他都是谈学习谈纪律,现在谈感情。在这堂班会上,每位同学也都发了言。
人到中年,大家都期盼着同学聚会,无论天南海北,想尽一切办法赶回来;每个人也都有诸多感慨,社会再复杂,当年的同学情谊永不会变。“同学聚会特别值得珍惜。”高居镇说。
潘海亮表示,高中三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青春的少年们有着各种梦想,那时的友谊纯洁透明,所以同学们都特别看重高中同学聚会,“上了大学,都是辅导员带学生,高中师生之间情谊最浓,老师付出最多。”
潘海亮的同学曹虹说,平时大家都很忙,好多同学毕业后再未谋面,虽然有电话、QQ等联系方式,但总不如面对面交流来得亲切,所以同学聚会她一定会参加,“就是想见同学们一面,纪念自己的青春,纪念那段最美的岁月。”记者 齐英华 李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