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时候,被一个北京朋友拉进了一个北京本地的相亲群。群里有个姑娘给人看星盘,于是,就把自己的星盘与她说了一说。随即,她便问我,我的模样是不是看起来很年轻。我心中一阵唏嘘,我这个从十七岁起就被唤作大叔的人,几时沾染到年轻这个词了。年轻,从来就只是我自己用来调侃自己的词么,倒是万万不敢就这么受了。于是,我便实实在在的告诉了她,我那从高中起就被人呼作大叔的往事。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忠厚品性,我在学生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丝老成的气质。加上我过于早熟的容貌,和不爱说话的性子,我给人的感觉多是内敛与稳重。身边的朋友,也多是阅历资深的人,轻浮孟浪之辈,往往相处不快,久了,也就散了。
就这样背负着大叔的名号,一转眼,便过了十四年。这几年吃的好了些,而且又疏于锻炼,比起大学的时候,倒是胖许多。肚子上多了点肉,可供揉捏,可供自嘲,能一物二用,也是划算了。人们常说,酒至微醺最为妙,不知道于人胖瘦是不是也该如此,胖而不显,略有柔腴而不积肥,似有若无的隐隐约约,才是最好。那些生活在腰腹间的这些肉,好像特别的能藏,看着这衣服下面隐隐约约的架势,估计我也能当得起“胖而不显”的这一称谓了。最近这些天,夜来无事,总是早早地就上了床。躺在夜色四合的房间里,手机是黑暗里唯一的光,于是便一边玩着手机,一边揉捏着肉肉的肚子,直至入眠。现在的肚子,比以前圆润了许多,竖起指尖按下去,四周的肉立马就会簇拥过来,柔软的围绕着指尖,淹没我的第一段指节。这一团肉,冬生温暖,盛夏生凉,无聊之际,还可以拨弄解闲。饶是它生的不怎么好看,有了这么些好处,却也是能够忍耐一二了。

与从前的自己相比,现在的自己,着实是变胖了不少。有如一个泡在水里的馒头,我在岁月的浸泡里,慢慢的发福了。别人眼里如杀猪刀一般的岁月,到了我这里,却是变得有些婉约。当岁月失去了那些雕刻皱纹的锋刃,它就会变成猪饲料,那是催肥催圆的金坷垃。我也是不负所望,催圆了肚子,也顺带着把瓜子脸给撑成了鹅蛋脸。不得不说,现在的我,看起来更慈祥了。或许是皮下脂肪的充盈,填满了皮脂间的沟壑,我脸上的皱纹倒是不多,若是能把这副脸皮继续保持到五十岁,我大概就能称得上年轻了。
每天早晨起来刷牙洗脸,都是对着浴室里的镜子,而这刷牙洗脸的几分钟,大概就是我每天照镜子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需要理一理凌乱的发型,也要看看眼角有没有眼屎。虽然我是不会凑近了镜子去数皱纹,但我总是照着照着,目光就会不自觉的下移,然后就瞥见了微微突起的肚子。阿弥陀佛,戒嗔,戒嗔。看着这水平发展的腰腹,和横肉增生的脸,有些时候,也是蛮嫌弃自己的。不过嫌弃归嫌弃,运动么,还是不要做的。比起对于自己身材圆润的这点点嫌弃,我还是更讨厌做运动,毕竟,慵懒着过日子,舒服呀。
为了平复心中杂念,寻求内心的平静,我便买了个戒指,在其内环间刻上了“戒嗔”两字。没事的时候,就在指间玩转把弄,打发闲散时间里的多余注意力。这枚戒指,是以大话西游里的紧箍为型,925纯银为料,然后由经验丰富的银匠师傅手工锻打而成。也是与之有缘,一见生喜,便买了回来。给自己添了点“悟空”的佛性意思,顺带着,也给自己整了一个招人的臆想。心中持此一念,想着,若是这个戒指能在冥冥中生出一些感应,让命运之神给自己招来一个紫霞仙子,那该有多好。

冥冥之中,有没有天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心里大概住着一只戏精。一枚普通的银戒,朴素而平凡,怕是满足不了久居心宫的这只戏精。于是乎,我便开了脑洞,给这平淡无奇的银戒赋予了诸多愿望,让它有了属于它的故事。与市面上那千千万万枚银戒不同,它承载了我对命运之神的祈愿,便再也不是一枚普通的银戒,而是变成了缠绕在我指间的一缕愿力。至于招没招来仙子,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给了自己一个念想。毕竟,像我这种宁愿买戒指戒嗔,也不愿运动减肥的人,脑洞有余而行动力不足,对于结果的成败,倒是不值得期待太多。也许,这种不执于成败的心态,就是属于成年人的豁达。我一边喊着减肥,一边不忌口的吃着各种美食,面对浑圆的肚子,虽不喜欢,却也能够坦然的接受了。我能接受65公斤以上的每一克肉,能接受他们的存在,也能接受它们的油腻。那是一丝大叔的油腻,是一丝妥协的油腻,也是一丝关于中年的油腻。
至于追寻年轻么,这貌似是当今社会的潮流,许多的男明星女明星们,都在追求那一丝的少年感。只是,年轻这个东西,养不熟,它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离去。不能太过期待,因为它最终只能流于回忆。人么,总是会老去的,虽然可以费劲心思的去抵抗岁月,但也总有尽时,何况延缓容颜的衰老,也未必能够延寿。要知道,抵抗的越多,自身所滋生的执念也就越多。若是日日被这些执念缠绕,接受不了真实的自己,郁愤之下埋进心底的那些情绪,终将变成绝望的种子。其实,我也算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毕竟,没有被年轻眷顾过的我,从十七岁起,就已经是大叔了唉。
学生时代就被唤作大叔,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那种没有被少年感加持的青春,是与众不同的奇妙,也是与众不同的遗憾。在童年时候代表聪慧的大脑门,成年之后,就变成了中年谢顶的前兆。这种转变,来的无声无息,等我意识到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开始喊我大叔了。也许,只有在你小的时候,大家会注意到你的大脑门,等你长大了,大家就只会注意到脑门边上的发际线。若非如此,我也未必能体会到刘海于大脑门的救赎。只是,我的刘海稍微有些倔强,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刘海都会自然的分到两边,然后变成类似中分的发型。我自己看着倒是无所谓,只是这个发型,时常会被母亲嫌弃,说我看起来就像是电视剧里的汉奸。一边刷牙,一边对着镜子稍稍的摆了摆头,看着额前微微摇摆的刘海,只能无奈的感叹。天下刘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这天生的大波浪,配上自然的中分发型,竟然还是抵不过那些被电视剧绑架的审美观。俗话说,渣男锡纸烫,渣女大波浪。我这发型,只要不是锡纸烫就好,至于像不像汉奸,我倒是不在意了。

想我高中时候,也是一纯真少年,无奈摊上了个早熟的皮囊,就算不甘于大叔的中年标签,却也只能受着。身体里的激素们,貌似不甘于早熟的外相,时不时的会出来反抗一下,而反抗的过程,就是变成青春痘,在脸上冒出头来。这些痘痘们,在角力的时候,往往都会输给指甲,之后,会留下一些痘印与浅坑。那是它们的墓碑,是它们的坟墓,也是我深藏不露的青春。现在想想,朝九晚六的我,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在社会底层打拼的中年白领,这个大叔的名号,也算是归得正位了。

古人说,相由心生,人的相貌往往是随人的内心心性而显,我也算是应了这句话,所以这份早熟,得来的却也是不冤。年纪轻轻的,就锻炼出了一副恪守心性,对自己自律而克制,对人有礼而平等,对事循理而依矩。为人处世,循规而不逾矩,自己有了自己处世的原则,也有了应对自己内心各种情绪的经验。往往心底里的汹涌澎湃,涌到了脸上,都是一股云淡风清。气急的时候,也是尽量的沉默,不多说话。很多人说这便是城府,但我觉得,这即不是城府,也不是成熟。这是温柔,因为怕自己言语里的刺,伤了听众,凉了人心。至于,这算不算世故,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这些年里,许多人来给我说他们的故事,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也听了越来越多的故事。迷茫时候找我倾诉的人,其实我并没有给他们指点道路的智慧。痛苦时候找我倾诉的人,其实我也没有承担他们痛苦的坚毅心灵。我没有主动的去探寻他人的故事,却有许多的人来给我讲述他们的故事。有一次,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这是摊上了个树洞的命,所以才会一直有人来跟我诉说。朋友只是笑了笑,说这不是树洞的命,而是备胎的命。朋友的发言,倒是让我心中骇然,不由得想了许久。其实,我自己很少会去主动结交朋友,多是各种因缘际会,才会认识到新的人。即便是如此闭塞的处世,却也还是见识到了许多龌龊的人与不堪的事。也不知道是自己变得不够包容了,还是这个社会坏掉了,往往在表面看着,觉得一切都好,但若好好的坐下来,听别人说故事,却又觉得一切都是可怕而又陌生。好在我身边还有着许多三观与人品都很正的朋友,若不是因为他们,或许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会变得无比的悲观。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知道,我的身后并非空无一人,有他们给托着,我便不会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何为益友,如此便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还有一些人,他们会一遍又一遍的给你刷新三观底线,也会一遍又一遍的给你展示人性的黑暗。他们让你看见社会的阴暗面,频率之高,让你觉得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常态。然而,这样的事情若是见得多了,会模糊你的判断,让你觉得这个社会就是如此,让你觉得人性就是如此的不堪。当你接受了这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时候,你就会放松警惕,从而不再抵触这些阴暗的东西,你会去接纳它,融入它。也许有一天,当你拎着酒瓶叼着烟,回过头来看曾经烟酒不沾的自己,你会笑着说,那个嫉恶如仇的自己,好傻。是的呢,无非是曾经的自己输给了现在的自己,让现在的自己变成了曾经的自己所讨厌的人。恶就是如此,只要你知道它,它就会在无形之中渗透你。就如同尼采所说的那句话一般,当你凝视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同样凝视着你。前些时候,看到好友在朋友圈里感叹人性之恶,于是,就想在这里多说一句。希望你足够坚强,坚强到可以抵御这些在无形中渗透的恶。
记得年初的时候,从书会换回了一本名为《大叔》的书,老被人喊大叔,能够换到这本书,也是缘分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家辉,与我属相相同,却是比我大了两轮。如果说,见一个人,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容貌,那么读一个人的文字,便可以认识这个人的三观与内心。读了马家辉的书,也读了冯唐的书,隐隐的觉着,他们是相似的一类人,活得洒脱而且真实。由于我看的是杂文集,倒是有收录一些描写他们过往人生的回忆文。与两位文豪大人相比,我倒是没有他们不羁的青春,我有的,只是克制与保守。也不知道是不是相性不合的关系,我对他俩的文字,很是欣赏,却也只是止步于欣赏。我喜欢他们透过文字来张扬自己的个性,我喜欢他们用细微笔墨来描写事件与情感,但欣赏归欣赏,我对其中的观念与想法,却是没有多少的共鸣。只是这一次,在读《大叔》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词 “longing to know”,一瞬间,有如当头棒喝,倒是让我想明白了许多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段恋情的开始,是始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奇。好奇,会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滋生出探索的欲望,会想要知道对方的心思与想法。正因为有了这种探索的欲望,双方才会渴望去沟通。会沟通才会了解,才会去认识一个人的真实。久了,两个人都会习惯彼此的存在,当自己有事情的时候,也会想要与对方分享,反之亦然。在一起的时候,如胶似漆,不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时时想念。双方都渴望彼此的陪伴,这是一种若有若无的眷恋,也是两人之间的羁绊。
现在这个世界上,独身的人很多,但是他们中间,却很少有人会踏出第一步。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胆小,而是他们早已对其他人失去了好奇心。在这个信息充斥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不多的注意力,也有着太多的地方,可供我们安放旺盛的好奇心。当这些注意力与好奇心都有了归处,自然而然的,也就没有那么多欲望与动力去探索与认识一个人了。若是对这段话有了共鸣,也别问我该怎么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哪怕是磕磕碰碰的走过,那也是自己的人生。然而,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别人的指点。
PS:
四月将尽 倒是与往年的四月略有不同 绝少收到礼物的我 竟然收到了礼物呀
谢谢 费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