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一位研二的学生聊天,他问我哪年毕业,我答 2014 年。他眼睛瞬间亮了,语气里满是羡慕:哇,那时候找工作多容易啊!
这话其实没说错。2014 年的职场,确实机会挺多,身边少有人选择考公,更多都在争取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的机会。那时候的职场故事多是,谁谁谁去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然后上市了,财富自由了;或者谁谁谁跳了三次槽,收入翻了三倍。
现在呢?
学生说:连牌桌都挤不进去。他们班不少成绩靠前的同学,连实习都找不到。
为了安慰他,我也跟他说了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烦恼。比如有的买了房,房价跌了,首付都没了;有的生了娃,每月都有很多固定开销;还有的因为早期太忙,现在一身毛病。
我以为说了这些后,他会同情我们中年人。
结果他说道:这还不是你们自找的?你可以不买房啊,你可以不生孩子,你可以锻炼啊!做了选择,承担结果,难道不应该吗?
中年人为什么会做这些选择?很少有人能跳出自己的时代做选择:在过去这些年里,努力工作、安家置业,从未有人担心过这一切是否必然通向幸福。
而他们这一代,站在更狭窄的入口处,清醒地看着游戏规则的变动,甚至看到了规则本身的残酷。
所以他们质疑:既然买房可能被套,生育代价高昂,为什么还要跳进那个显而易见的陷阱?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代人面对截然不同的社会规则时,做出的不同的判断。
晚安。
作者:曹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