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现实”并非你想象——细读《纯粹理性批判》(九)概念分析论:纯粹

“现实”并非你想象——细读《纯粹理性批判》(九)概念分析论:纯粹

作者: 小洛与鞋带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19:46 被阅读0次

一、什么是综合

将杂多以某种方式贯通、采纳和结合起来,以便从中构成知识的行动。在最广泛的含义上是把各种表象相互加在一起并将它们的杂多性在一个认识中加以把握的行动。综合是分析的前提,是我们判断的起点。

知性是感性的前提。知性=自发性,如果没有知性自发性的综合,哪怕是感性的接受能力都不可能起作用。

杂多分为经验性杂多和先天被给予的杂多(时空中的杂多)。一般综合仅是对经验性杂多想象力的结果,得不到真正的知识。我今天看到汾河上有一对白鹭,推断出它们明天还会在,这仅仅是经验性综合。只有将这种综合用概念来表达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这就是纯粹综合(先天综合):纯粹知性对纯粹先天直观而进行的综合,即对时空的综合。

二、想象力是纯粹直观能力。

想象力的自发性与知性自发性的关系,康德未能说清的问题。

“如果想象力是自发的,那它就不是单纯的直观能力,而应当是知性能力,因为知性的特点就是自发性,而知性在形成知识中的必要性就成了问题;但如果肯定知性的自发性,那么想象力就不可能是自发的,两个自发性中必有一个是被动的,否则就会打起架来。所以后来海德格尔批评康德说,他实际上已经看到全部知识其实只是基于想象力的活动,知性的那些范畴都是累赘,但他害怕这样一来他的全部逻辑体系都要垮台了,所以没有敢迈出这一步。”

三、形成知识的三个阶段:

第一重综合:直观中领会的综合

第二重综合:想象中再生的综合

第三重综合:概念中认定的综合

四、先验逻辑的范畴表

量的范畴: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

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关系的范畴: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和结果)、协同性(主动与受动之间的交互作用)

模态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有——非有、必然性——偶然性

这个范畴表指向经验,但不是从经验中而来,它是纯粹的、先天具有的,因为人有知性,有本源的综合统一的能力。

范畴是最普遍最必然的先天的基本概念,康德自信这个范畴表涵盖了所有纯粹知性的范畴,我们可以像他批评亚里士多德一样批评他也是独断,但是除非能够指出上述范畴还有缺陷,遗漏了别的范畴,否则这种批评就是苍白无力的。

1、形式逻辑从外延理解一个概念,先验逻辑从内涵上理解概念。

在量的判断中的“全称判断”到了量的范畴中就变成了“单一性”。全称判断外延最广,但内涵最苍白,它在内容上最单一;而单一性的概念反而具有一种最普遍的涵盖性。这体现了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举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拥有无数头衔和名誉、操劳于生意和社交的书法家可能离书法这门艺术越来越远;忙于项目的大学教授也许赚得盆满钵满,但学生难以认识甚至找不到他,以至于《新华字典》需要开辟新的词条定义“教授”。

2、现实性范畴

范畴表回答了“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这个问题,它具备逻辑上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从这些主干概念中可以得出纯粹的派生概念,形成先验哲学的完备体系。例如“把产生、消失、变化的宾位词从属于模态的云谓关系之下”,就是属于现实性范畴。

现实性就是产生出来又消失的过程……产生和消失结合起来就形成“变化”。

德文中的“现实”不是指现成、现存的东西,而是“干活”的意思,译作“实现”。中文将“现实”理解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摆在那里的东西,相当于德文中的“实在性”范畴(质的范畴)。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他明确区分“现实的”和“现存的”,并没有说“现存的”就是“合理的”。人们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现存的东西就是合理的,指责黑格尔为现存秩序辩护,极不公平。

如果说纯粹的无知,那我们可以讨论和澄清,只要追根溯源,找到语词含义的根本和适用性即可——如果陷于抖音中的人们愿意并且对求真有一种激情的话;如果明知上述区别却混淆视听,只能理解为别有用心。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他们说了什么,而是他们是怎么做的。这就像我们看中的可能不是股票专家的建议,而是他自己买了什么股票,买没买过,对这国那国的经济有理性的信心还是或被迫或幻想的狂热,是否敢于面对真相,对于通胀和通缩是否具备学理上的基本区分能力;或者说,如果他的推荐能够使人暴富,他还坐在那里絮絮叨叨却不赶紧成就自己的财富梦想干什么呢?

3、阐明而非定义

两样东西不能给出精确定义:一是带有经验性的东西,二是哲学概念。

前者是因为具体一个感性的经验对象,它的特点是无穷无尽的,你只能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特点把它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下一个定义,但也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精确的。如“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不是别的动物就完全没有理性呢?即使与别的动物区别开来了,但是不是漏掉了其他重要特点呢?所以对一个经验对象下定义总是不完备的。

后者是因为哲学概念涉及最大的普遍性,甚至先天性,没有别的“种”概念比它们更大,因此任何定义都在它们之下,顶多与它们平级,所以都将是不完备的,只是就它的一个方面而言的。此外,哲学概念要求有内容,有它的所指对象,定义只涉及概念与概念的关系,并不涉及概念与对象的关系。

只有在数学、几何学里可以有精确的定义,因为我本来要思考的概念是我自己预先规定的,所以数学概念和命题只要你自己不去改变,它们是不会变的。

哲学的定义不表达概念的本质,只表达对概念本质的接近,它是一种暂时性的定义。“所以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切忌抓住一句话就当作金科玉律,而必须联系他的整个体系来看这句话,他实际上是把意思一层层覆盖上去的,只有从后面的体系反观前面的命题,前面的命题的含义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所以康德的哲学概念采用“阐明”的方式,而非定义。演绎就是阐明的另一种说法。先验的阐明即对范畴的先验演绎。阐明不是对概念的定义,而是对概念本身的内涵及其认识论上作用的一种解释和说明。

哲学概念的定义都只是暂时的,是对其本质的逼近。这种定义往往会犯错误,得出一些幻相,即使你知道那是幻相,你也不能完全避免它,而只能通过阐明,不受它的迷惑。哲学概念经常犯的错误是概念要么太大,要么太小。比如在二律背反里,说世界在时间空间上是有限的,则定义太小;说它是无限的,则定义太大。因为哲学定义是综合性的,而又涉及到无限的或不定的对象,所以不是太大就是太小。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 《人性论》说了什么

    一、与《人性论》的缘分。 《人性论》是我在阅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开始阅读的。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

  • 精神病人需要理解和关怀

    天才不仅有想象力,还有超人的智力的,而后者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凭借“博弈论”获得199...

  •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听课笔记2

    回顾: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探讨了四个问题: 1、纯粹理性批判的必要性 2、纯粹理性批判的内涵 3、纯理理...

  •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听课笔记3

    回顾:第一版序言讲了四个问题 1、纯粹理性批判的必要性 2、纯粹理性批判的内涵 3、纯粹理性批判构思遵循的方法原则...

  • 写给丹晴的2021年新年计划参考

    书 《悟空传》今何在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政府论(下篇)》约翰·洛克 《复杂》梅拉尼·米歇尔 《合作的进化》罗...

  • 2021-03-13

    今天,偶然看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康德的《天体论》,《不可知论》,进而引申出康德三大哲学体系:1、纯粹理性批判,...

  • 康德的哲学

    听完《纯粹理性批判》后,解释一下什么叫“纯粹理性批判”?这里的“纯粹”指的就是不掺杂经验的、先天的认识能力;而“批...

  • 《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

    康德把感性定义为一种能力,强调only for man, 一种属于人的能力,人变成认识外物的一个主体,物自体存在的...

  • 绝对理性批判2:本书的诞生

    《纯粹理性批判》写作背景 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第一,政治背景,即法国大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出...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Ⅶ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位于《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先验方法论的第三章,属于全书靠近结尾的部分。受老师推荐先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实”并非你想象——细读《纯粹理性批判》(九)概念分析论:纯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no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