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非暴力沟通 #
请求帮助
【见】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作什么。
提出具体的请求,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明确谈话的目的
请求反馈
了解他人的反应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请求与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感】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
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思】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当和朋友讨论到亲密关系,或者对他们的生活稍作观察,往往会听到类似的语言,听到对伴侣的评判、分类、指责…… 在帮助他们理顺情境的同时,我也会思考,该如何处理此种问题呢?如果我是她,是否也会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我算是不擅长处理这种问题的,因为它很难实际发生。
如果是他人责骂我,我会原地消失,留下一句「请你重新定义问题,冷静下来再和我沟通」;如果是我指责他人…… 我没有多少指责的经验,拥有一定的边界感,凡事算是拎得清楚,能讲道理就平稳地讲。当然,或许有一天,我也会迷失理智,失口指责。毕竟真正陷入恋爱的话,兴许会改变原有的性情。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他人言行的看法从而导致我们的感受。在成长的三个阶段里,,情感的奴隶让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而他人的快乐是我们的义务,这样我们会特别容易把亲人当做负担,但是这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关系。
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这种代价实在很大,而如果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恐惧,内疚和惭愧。那就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要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行】
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