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什么时候有这个节日,我都一头雾水,不甚了解;

乍一看大概就是倡导大家除了平时忙碌之外中,抽出一点时间;
远离智能通讯设备,好好看几本书,不看书的我就没有资格谈论。
看书的人估计大部分都是看一些评职称、职场励志书籍和言情武侠小说等。
我觉得”世界读书日“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读书的心境。
深夜静坐书桌前,听一曲安然的音乐,读一篇淡雅的文章;
那般安逸,那样恬静。
我深刻体会到这些静心品读文章的人,心中那种放松,思绪的那种轻柔;
我一眼看到读书的人,特别是女人,你就会明白尘世间脱俗的味道。
前几天,陕西作家贾平凹先生在作协会议成立一周年之际,做的讲话;
从清明节以来我把两本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著)和《且听风吟》(村上春树著)一一读完,同时也是平生第一次把白岩松著《幸福了吗?》;
写完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十天来,我在思考着,并非刻意选择读完这两本书和写完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它们告诉了我什么?记录的过程中我有什么收获呢?
借着”世界读书日”的东风,就把这十日的感悟写出来说一说。谈一谈吧。

不能承受读书之孤独。

读书的过程是非常孤独的,没有固定时间;
在一天的时间中我也是见缝插针;
一边要给学生辅导学习,一边要完成学校的日常工作;
下午还要回来回家给卡卡做心理康复训练。
何为孤独,因为别人来找你,见到你在读书,你该不该停下来呢;
停下来,就瞬间走下坡路来个紧急刹车,不停下来,给一种不尊重别人的感觉。
让人觉得很清高的感觉。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句话给了我答案;
从现在开始,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我心中一惊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不需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纵然因为读书更加孤独,因不要紧的事而得罪别人;
我也会选择继续读一会书,沉浸书中迷失世界中。
等馋涎欲滴之后,再向别人做以解释和道歉。
书中的内容就是生活的水中倒影,生活中的琐事就是书中的阳光下的影子。
我时常牵挂托马斯这个著名医生的政治生涯,更怜悯特蕾莎这个女人遭遇的苦难和不幸。
而布拉格更是深受其害,它本不该受如此磨难,流亡的人们就像我读书的心境;
每天早晨“跋山涉水”般跨越两个县来到这里,教书育人顺便读一会书;
还时常想念关山的人和事。
布拉格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经常会哼起周杰伦与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
也有在中学时期背过的《布拉格之春》;
陌生的是读完这本书依然无法勾画出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中描绘的布拉格景象。
所以,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写下这句话,你好,米兰,再见,昆德拉;
或许有缘的相逢,布拉格。
在我都没有出过省旅游时光里,还在幻想到布拉格去;
岂不是有点痴人说梦!
当然,能去,幸耶,去不了,命也。
我也可以安慰地能从书中和网络中了解到布拉格过往历史;
书中描写的事件以及风土人情。
不能身临其境,能置身布拉格之外;
主客观了解全景,也是很好的。
我虽然也不能每时每刻在关山呆着,但工作于高陵;
用眼光看到不同的地方,与关山对比,也是一种开阔眼界的好事。
大事不多,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去思考很多事情;
即使到如今,我还是不能承受读书之孤独,但孤芳自赏、高处不胜寒也是一种好的境界。
也可以活的和托马森一样潇洒,虽没有他睡女无数;
但他为了真理坚决不改自己那篇被歪曲、断章取义和误解多少遍文章的气节,确实很牛逼。
至于特蕾莎,我就不奢求,因为现实生活中;
就有一个女人经常包容我的脾气,我已经很满足啦。

二、读书,幸福吗?
倡导的读书活动,贾平凹说道作为家长几乎没人不催促自己的孩子多读书。

这是一个社会现象。
作为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太多人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
或者太忙没时间读书,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白岩松写的三本书,我都买过,也都看完了。他的两本《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和《幸福了吗?》;
我都写完读书笔记,《幸福了吗?》,我自认为是白岩松写的最真情实感、最客观公正的一本书;
我在写读书笔记过程,也是一边复看的过程,这是一本回顾了近十多年间中国发生的一些大事件;
他自己亲身做过的节目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个人成长锐变的过程。
这十几年间,他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下子让我和白岩松拉近了原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
我之前渴望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般看几本书,照抄经典文章速成为一名作家,出书赚钱。
但发表到网络上,无人点赞和评论,虽然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去细看你的长篇文章;
但是我还是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投稿也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也彻底绝望了。
之前写的有篇文章《读书与写作浪费了什么》;
我写到只有一个人工作稳定,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和精神归宿之后.
才可以安心去读书写文章。
要不然,会浮躁地难以静心去读书,拿不起笔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虽然这两关我已经过了,但第三关我没过,就是将读书写作与收获物质幸福单纯划等号。
功利性太强啦。
白岩松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让我印象深刻,他告诫儿子首先要怀仁慈之心,第二不要永远争第一;第三承诺别人要兑现。
这也让我教育儿子有了参考的依据。
同时他在美国总统的出产大户耶鲁大学作关于中国梦与自己的梦演讲时,更是独树一帜。
以美国人特有的幽默方式,结合白岩松式的演讲风格,诠释了每个十年的时间、自己的感悟和中美之间的关系变迁。
也以严谨的方式回答了美国人提出的人权、宗教等敏感问题。虽未报国内主管部门批准,产生一点小的风波,但总体上效果非常好。
白岩松虽是演讲,但和给学生去上课大同小异,这也是进入新的行业我来说,所追求的目标。
当然你必须像白岩松一样,广泛阅读书籍,对于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时刻锻炼一下自己的幽默感,才有可能将一节课上好。
读书,幸福吗?我得先承认很痛苦,因为这个过程,你必须强制不能走神;
不能一会玩手机,一会看电视。
这样不但看书不能体会到幸福,书中的大门也会向你关闭,你无法读活书中的人物;
更无法与逝去的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所以,读书不一定能收获幸福,但要是能改掉一些坏习惯;
找一个文学巨匠免费聊天,何痛苦而不为呢?

三、且听读书声

有人说,读书不出声就不能体会到书中的魅力;
所以我在写一篇《私车上书》文章中说自己就坚持早读读一篇散文,与学生一块出声读书。
而村上春树两本《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就是我在早读中出声读完的。
村上春树,这个人很神秘,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
我更多的了解是在《方所》这个读书会节目中听林少华讲的;
而林少华是所有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译者;
总体而言,他翻译的非常贴近村上春树的原汁原味。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篇,一发表就获得日本最高的新人文学奖;
整本书篇幅不长,均以短篇故事为主,看一遍不知所云,感觉零零散散。
要是细细品味的话,真是回味无穷。至于什么味,我也是刚看完第一遍;
还无法完整写出来,以后会有收获再写出村上春树式的味道。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本书是我一字一句的读出来;
而且学生都在听我的读书声,尽管她们是被迫的。
十天不长,但收获读书的感悟很多。
因为我感悟到读书的人,心有梦想,即使平凡如叶,仍能创造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园。
读书能让人变的聪慧,变的成熟,使人懂得包装外表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如是劝导人类;
多读些书,它会让你保持永恒的知性;
若想心灵美丽,请将每一天看成“世界读书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