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教育才是未来的根本——以写作为例

作者: 牛粪茶壶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16:36 被阅读642次

@无神《知识付费的困局》留言说:看简书这么久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文章,分析的透彻。估计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不会再盲目的参加各种微信学习群了,学习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与及正确的方法。我之间也在某平台上参加过一个49元的韩语尝试课,说实话,我就是想看看人家怎么教的。一节2个小时左右的微信语言课,其实能讲的东西不多,课后作业要求每个单词书写10遍,这不就是勤学苦练嘛。说是和韩国朋友交流,最后是个10岁左右的小孩简单说了3、4句,感觉就是圈钱糊弄人呢。但是这个人现在通过所谓的教授韩语,至少圈了几万块了吧,粉丝应该也不少,还成了平台的签约作者。感觉在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是盲目跟风,崇拜。

教育

我在不同场合发布过一些关于教育的零散言论,认为正规的教育没啥坏处,我讨厌他们把系统知识拆解成零散的碎片,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貌似喝了它们就能学成绝技,成为高手,这样的培训(教育)害人不浅。这种假教育只讲结论不讲逻辑,简化过程追求单一路径,一旦被它毒害,至少耽误几个月宝贵时间,甚至更长,除非某天领悟原来学习是自己的事儿,努力学基础才是根本,没基础的技巧只是空中楼阁。

最近参与简书朋友的写作班策划,我提出要改变原来的培训模式,让教育回归传统本质,搞一些让人养成好思维好习惯,能持续进步的真教育。某些平台那些所谓大神的培训,打着思维锻炼,让知识变现等旗号,看内容似乎在讲干货方法,可以负责任判断,基本学不会,因为那些方法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标题要吸引人,内容有模板技巧云云,全是忽悠人的,得有基础才行。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诉诸捷径,却不知未经思考的知识根本不是自己的,所以,试图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看起来很勤奋,实则自欺欺人。

个人脑子里没东西,花架子再漂亮也不中用,除非他们把自己思维模式和知识储备转移给学生,不然变化不大。大神们鼓吹的干货,模板等不能只是简单背诵,必须有很深的认知才能明白那些技巧,比如,写作范式,科研文章讲范式,一般文章讲模板,它们是啥?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包括理论、应用(方法论)、数据、思维方式统统在内的范例,它是庞大的系统,是知识框架+思维方法+实践方法论。不明白范式或模板背后的逻辑,学到只是死知识,而背后的理论、方法、思维需要长时间的个人积累才能构建。

所以我建议课堂讲他们的方法,课下用传统教学,让同学们自己学会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提炼观点,学会模仿,最后才是创造。他们不会写,主要是不会想,之所以不会想,是因为脑子空空没有开窍。连资料都不会查,不想查,光靠自己臆想,写出来都是屁。妄图用某些模板,范式写文章,千篇一律只能写出八股文吧,都那么写,实际是浪费时间制造垃圾。李善友说,在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必须建立思维模型,思维框架,这个工作只能自己努力,通过学习摄入知识,结合个人知识经验进行内化,能灵活运用时才是自己的知识,这时候某一学科或类型的知识框架基本搭建,一旦一个框架建立,其它框架就容易了,关照多个框架,效率会大大提高。

就写作而言,很多人写了十几年笔记,写起文章来仍然很稚嫩,为什么?因为他只是低效重复,从来没思考过,记流水账十年,写出的也只能是流水账。应该有意识去学习,先从提问开始,找到生活中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想描写一个女孩漂亮,如何表达呢?会发现各种成语词汇可以用,会发现历史上对各种美女的表述也可以借鉴,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中描述“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类似句子、成语、各种经典中关于外貌的描写整理出来,久而久之对外貌描写就有心得了,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尤其结合应用场景,这些知识会变得灵活有趣,学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找到问题了——比如去追小姑凉,描述她多美,这些储备不就用上了!可以以此类推。

在具体写作时,哪有那么多原创,很多大神只是高级抄袭而已,这个诀窍他们愿意告诉你吗?他们抄句子,抄观点,抄写作逻辑和方法,杜撰故事,这才是高手!如果都告诉你,每个人都会如此写作,哪还能显示出他们的高贵!没那么多原创,想长久输出,就得大量积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本质和抄袭无异,没谁有那么多经历和想法,唯借鉴耳!大部分人思维没开窍,不会读书,不会抄袭,先慢慢学吧,学多了内化成自己的,那就美其名曰原创了——本质都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而已。

具体如何抄袭模仿,我提供如下思路:如果就某话题查大量类似文章,自己能提炼出别人观点,表达逻辑,摘抄类似话题的警局格言,诗词歌赋,经典句子,名人名言,写作必然不难。如果会思考,最初级抄点好句子,再高级点抄点别人观点,用别人逻辑自己语言表达,再高级一点用自己逻辑语言表达别人观点,或者用别人逻辑表达自己观点,最后到资料丰富观点多样表达自然的创造阶段,这是传统学习啊,别人只能指出道路,最终要自己多读多想多练,没捷径。学习的过程就是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天底下哪有新鲜事物,全都是学来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抄袭模仿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不会学不会抄,还讽刺别人。

所以盆友们一定要注意,有些东西必须得学,有些东西可以不学,不要学没用的浪费时间,有些培训老师水平实在有限,或他们故意忽悠,必须擦亮双眼,看清实质。我给大家说说那些伪教育的危害——那些不负责的培训班只给大家一下结论,不给讲得出结论的逻辑,所以接受的是零散信息,碎片知识和结论,不成体系,很快就忘;他们怕麻烦,简化推演过程,让大家按套路范式去生搬硬套,结果弄得大家看待问题简单片面;他们不讲问题的复杂性,试图告诉大家一条千篇一律的捷径,让大家思维和视野变得狭隘;他们只阐述故事,灌鸡汤,说自己和朋友的辉煌,却不告诉背后的努力和原理,给大家洗脑,让人忘却了独立思考,讲对方奉若神明。这是欺骗,是害人不浅的洗脑,天下哪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他们在骗人!

一旦受骗,变成思维的懒惰者,行动的抱怨者,除了自欺欺人,就是抱怨生活,生活在别人虚幻出的世界里,感觉自己很牛逼,麻痹了自己,失去了朋友和未来,被骗害得给骗子送钱,害得磕头拜谢,真可怜啊!所以,必须让更多人清醒,按传统方法系统学习,没有捷径,打好基础,才是捷径,未来才事半功倍。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人,三五十岁还在抱怨生活,抱怨不公,他们没他觉,更不自觉,不知道他人为什么成功,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使命,活在虚妄里,前半生为父母活,后半生为孩子活,等老了自怨自艾,怒指苍天,哀叹白活一生。这样的人,送他俩字:活该!所以,盆友们,变成有独立思维的人吧,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对每个事物都得有自己的观点,看法,不然,太可怕了,活得一地鸡毛。

未来,正规的传统教育越来越有价值,假大空的害人教育会越来越不值钱,人们需要时间去开启智慧,从我们做起,影响身边一两人,慢慢肃清浮躁的圈子。所以,碰到周边那些浮躁的人,可以偷偷劝他们几句,不听拉倒,让他们去吧,有些亏必须亲自尝尝才能领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没人能救他,让他自救吧,言尽于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杨丽霞笔记:真相被拆穿了👍
    牛粪茶壶:@请叫我慢慢 :flushed:
  • lagrange97:受前辈文章和大家评论的启发,我现在考虑系统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根本。认为不管哪种形式,个人一旦有了惰性,任何神仙也救不了自己。学习能力有差异才是学习效率不高的根源。
    碎片化学习固然可恶。没系统,没逻辑,虚无缥缈,纯理论概念的特点,让它本身就很难让受众消化吸收。但不得不承认在信息充斥的环境下,它是一个窗口,具有基本的扫盲作用,了解一样东西,起码得知道基本是个什么样子。
    要深入了解,或是把所了解的升级成一项技能,非得下苦功钻研不可,光耗时耗力是不够的,学思结合,和这方面的大神保持交流,才能避免走弯路,(在这个层次上,和大神的交流又属于碎片化学习了)
    就比如我现在想学习数学建模,首先要靠找资源刷些网课扫盲,知道要学点什么技能,哪方面需要侧重,具体的方法,系统,还得靠跟着学校的老师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讨论系统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个人认为讨论的基础必须要思虑——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层出不穷的,面对不同的学习群体有不同的变异类型。有人靠美剧真能练好英语,有人靠刷刷知乎就能博览群书过滤出来精品。不同的群体,思维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能力有差异。
    会学习的人,有自己的学习系统,不管什么形式,都能做到常思考,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会总结,会分析。理论能联系实际,能找到事物的本质,从而一招鲜吃遍天。
    首先强调,我并不是想和稀泥,或是哪方都不得罪。而是我个人认为,两种方法不能相提并论,他们的针对点不同,本质不同,一个基本用来扫盲,或是用来打发-碎片时间,一个用来深入研究,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混为一谈。明显还是知识焦虑,静不下心来,舍不得花时间自主学习。结果反而养成了焦躁的脾气。
    非常惭愧,我是因为简书才知道了手帐的存在,才有机会阅读到几个像前辈一样的观点鲜明的大神的文章,看优质的知乎评价来选择书籍读,每天做两道微信公众号里的竞赛题来打发碎片化的时间。(也就是想起来做做,有空才做吧)。但是我也承认 ,所有我所真正学到的,都是系统学习赐予我的。都是每天花大量的整块时间学习到的。系统学习才是获得认知的王道。
    以上只是小辈我的个人意见。还请前辈指正。
    冒昧请问一句:前辈是做教育的吗?
    lagrange97: @牛粪茶壶 嗯嗯。向终身学习者致敬!向前辈学习!
    牛粪茶壶:@二月白杨 认识很深刻,为你点赞。我本科同学大部分在高中教书,博士同学基本都在高校任课,我搞的比较杂,有些项目与教育相关。

    关于学习你的观点很好,两种学习方法情境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各有优点。系统化学习是个必须的过程,大学之前接受系统教育对思维模式、知识框架有极大好处,这并不否认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会贯穿人的一生,从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到各个学习阶段的课外,都有碎片学习的影子。我们认为,碎片化学习要和知识框架结合起来,只碎片学习不相干的知识用处不大,我们一般学的都是自己感兴趣或有些基础的,这本身把系统和碎片做了无意识结合。

    比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席话算是碎片学习,但它是君若干年经验的总结,是系统知识的表达,听者也结合了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了碰撞,所以胜读十年书。这个过程系统和碎片相互辩证,杂糅进行。

    如果说个根本,系统知识的框架为本,碎片的学习贯穿始终,慢慢补充自己的知识网,知识链,知识框架。带着思考和问题学习,不断印证和补充,学习才算有的放矢,效率会比较高。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需要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看问题。

    你的见解不错,我又用自己的话语做了表述,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和我们获得共识,慢慢学习,终身学习。共勉。
  • 简儿的十年:同感!有的废话就占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
    牛粪茶壶:@简儿的十年 :joy: 这是现实!
  • 一杯枸杞:良心话语,难得一见。这世界碎片化学习,卖课程,卖方法,卖套路,买思维,良心你卖!
    牛粪茶壶:@阿司匹林w :joy: 俺偷偷讲了一点实话,无伤大雅,看懂了没坏处,看不懂也没害处,咱们不害人~:flushed:
  • tongxue:学习过程就是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天底下哪有新鲜事物,全都是学来的。
    这句话很妙🙃鼓掌
    牛粪茶壶:@高叶子 :clap: 呱唧呱唧~~
  • e4e98781b6b7:很久没看到这么有深度的文字了!我总觉得有点像:选择和努力那个更重要的故事后续
    牛粪茶壶:@格高意远 选择和努力,这个话题也很好。自觉的人会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大部分人根据社会热点或被动选择可能有前途的东西,选择不一定正确,人的可塑性能纠正这种偏差,在努力时加上方法可以达到一定效果。并不是选择对了就一定有结果,努力仍然很重要。:flushed:
  • tongxue:媳妇😇
    牛粪茶壶::sunglasses: 来暖床~
  • 斗米半升:我理解一些人是看到别人都在努力,自己怎么也要做个样子吧的态度,培训的人最喜欢这类人
  • 隐尘非:你怎么总那么犀利的说出大实话
  • 13f88ea0eca2:试图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看起来很勤奋,实则自欺欺人。up!(˘•ω•˘)ง
    牛粪茶壶:@回忆早已泛滥 噫吁戏!go go go~
  • 46f04a05566d: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师范刚毕业时觉得应该把课堂弄得很有趣,花架子课,形式课研究了一大堆(适合用来上公开课😁)。但教了七八年英语后真的发现被大众抨击的传统系统化教学才是学生们能够学到知识的主要途径。学习语言类的东西必须像作者写得:1,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妄想上点什么速成班,马上就能突飞猛进;2,多看多模仿别人的,久而久之便内化为自己的,自己也就成了大师(哈哈,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能)。
    牛粪茶壶:@可爱的猪猪_78cc 当年俺也给学生上过课,实习时候信心满满,讲完课发现不会讲了,为啥?因为感觉导课,引题,论证有几百上千种方法,案例数据也有几百上千种,这说明讲好一堂课至少有若干种方法,哪一种是最有效的?如何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接受领悟能力,思维心理特点定向设计教学方法?这个工程超出教学太多。

    后来我发现,年轻的学生才是学习的黄金年龄,在三观思维还未完全塑形时,习得的思维和习惯会影响他们很久。后来进行成人教育时,我发现很多未经系统训练的人思维已经固化,很难给他们讲明白思维的事儿,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所以对年轻人系统培养,让他们接受一种至少正规的训练,养成科学的好习惯能受益终身。

    后来又发现,学生不感兴趣,主要是他不懂,不懂或许因为自己懒,笨,没兴趣,但和老师也有关系,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相对愿学那个课程,哪个老师水平高,教出来的就相对好。大部分老师就知识点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能讲明白,却不一定能讲出趣味,讲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老师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知识在现实应用的场景不足,都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只能不明觉厉罢了。

    经常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何领进门确实是教学艺术。最近有不少老师跟我探讨,有些学生真笨,讲也讲不明白,讲明白第二天就忘,学会一个知识点不会用,不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感觉这学生是死脑筋,不灵光。学生的状态受家长的影响,受个人习惯的影响,对这种人,需要更有耐心,教他们基础思维方式,从知识点做起,建立知识串,变成知识树,点线面慢慢让他领悟,是个漫长的过程,可惜,没人有这耐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人太多,不可能全部优秀,在教育体制内,我们只能让教育自动淘汰掉一部分学生,他们不适合学习,或许适合实践哩,只需教会他们好的道德和判断力,未来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 君灬莫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本来就是个慢功夫,没有一蹴而就的😬
    牛粪茶壶:@君灬莫停 必须滴!
  • 妮娜说:酣畅淋漓的一篇好文!讲的都是大实话!我也是认为学习都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主动搜集资料,认真研读,总结分析才能把东西变为自己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需要一定时间,因为它是从无序中慢慢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序”,这中间必不可少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我觉得经过高考的很多学生已经丧失这样的能力了。我是通过考研学习,被一个学长的训练方法给点醒的。在那之前,我学东西总是等着别人给我教授方法,告诉我标准答案。而现在,我懂得了不管标准答案有没有,是什么,首先我要先有自己思考过后的答案,自己想出来的,悟到的才是自己的东西。虽然考研失败,但是那套独立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现在的我准备自学彩铅画。开始继续实践这套方法,拭目以待吧!
    牛粪茶壶:@手绘小豆花 必须滴,俺会关注你滴学习成果。大学生都应该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真正领悟的却是少数人,你被点醒很幸运,得空可以分享出那种感觉。人在思维上会经历很多“顿悟”,比如第一次感觉自己长大了,第一次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个人意识的觉醒以及突然发现思维的新天地……日三省吾身,觉今是而昨非,是很大的进步啊!
  • df50bcb3999b:人生阅历,独立思维
    牛粪茶壶:@学钓鱼的牛 :grin:
  • caoxia:果断收藏!
    牛粪茶壶:@caoxia 妥妥滴~:sunglasses:
  • 初心向阳c:你为啥什么都看的这么清?
    牛粪茶壶:@愤怒的大菠菜 因为俺饭量比较好。可惜,最近没吃太多肉,思维跟不上了。明天会谈自媒体的现状与未来,也是俺瞎想滴,可以看看~:sunglasses:
  • 吃糖青年:之前看文章的时候,也看到过很多相同或者相似或的句子散落在不同文章,其实东西都是差不多,主要还是 会用,写作课程亦是如此,经验可言学习,如何萃取和内化这才是每个学习应该掌握的技巧和思维方式
    牛粪茶壶:@吾野二十八 是啊,萃取,内化,再输出。:v:
  • 无神:说得对,知识是需要逐渐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速成,学到的也只是皮毛,别人的套路,内功不到家,和逐渐积累,领悟要领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无神:@牛粪茶壶 棒棒的~
    牛粪茶壶:@无神 必须滴!俺很多年没系统学过习了,这个假期就想偷偷学点知识。边学边用,估计很刺激~
  • 野生河马:你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
    牛粪茶壶:@哎呀二马 咳咳,一开始是,几分钟后就变卦了。偷偷把一些文字改成了 某平台 :joy: 罪过罪过~
  • f59c8548c631:我之前也有学习付费课程,总觉得看完了哪里不对,用的时候一个都想不起来,其实学了个屁,啥也没学到,后来看到一些文章才找到原因,感谢楼主之前的点播😜
    牛粪茶壶:@斗米半升 啥课程,貌似很神奇滴样纸,得空让俺瞅瞅~俺也来个一脸懵逼,二脸懵逼,N脸……多刺激!:flushed:
    斗米半升:前天看了某个大神的6.6元的课程,听完一脸懵逼:sweat:
    牛粪茶壶:@華Charles 吙!说明自学也能进步,有进步就对了!有些技能学会一辈子忘不了,说话,游泳,骑自行车……貌似这些都和实践紧密连接,每天都在用。看来不管哪种知识,必须得经常练习,可以在兴趣的书里温习赞同,可以在自己的说话写作中运用,可以在做事儿中实践那些知识,甚至每天瞎想,把知识串起来……反正得用,不用就忘了。

    光说用了,前提得真正学会,学不会学不精,还真不会用。看来培训班有点作用,关键是能不能真正教会童鞋们。最近有人问俺关于传销滴,俺就赶脚如果让俺去给传销组织,洗脑,俺也是把好手,于是,准备写一篇关于传销滴,看看俺如何给大众洗脑~:sunglasses:
  • 图特亚斯坦:这样的方法也还是有局限。第一,课下用传统方法,传统都是慢方法,人家图的就是一个快。第二,很多培训效果难检验,而且入门者看不出老师是否在忽悠,只觉得好厉害的样子。第三,传授某些套路确实有“速成”的效果,可以帮人迎合读者胃口,增加流量等等,非常有迷惑性。
    牛粪茶壶:@图特亚斯坦 说滴非常对!我在小文里没敢说太清楚。我们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知道他们到底需要啥,才能给他满足他。我指的是他们课堂上可以传授套路,课下一定要往传统方法引导,不能光看那些套路。

    如何让传统方法显得有效,甚至比套路更有效?于是我提出抄袭、模仿,想每天写一篇,很简单啊,会抄就行,这就是“绝技”,把传统积累包装成“绝技”,如果他们真信它,它就是真绝技。多看文章杂志书音视频,多渠道获取材料,整理加工,内化输出……输出时按培训班的套路,学习时按传统的“绝技”,这就完美了。

    不知道能不能成,得试验一下。我得关注一下他们的结果,到时候找几个人问问。课堂讲理论,课下以任务或项目为基础,定向锻炼,以正规传统方法学习,理论上应该能起到效果,试验完毕我得写一篇总结。
  • 若鱼_吻风:一看到标题,我就知道这篇文章不容错过🤓🤓🤓
    牛粪茶壶:@若鱼_吻风 不怕,鸡汤也是一种流行文体,比流水账还强点哩,哈哈。俺准备以后少讲理论,把理论融入到实际场景中,分析理论、知识、方法论如何应用滴,这样大家都能普遍接受,估计效果更好一点。反正话题多滴很~
    若鱼_吻风: @若鱼_吻风 系统学习
    是一步一步的思维建模。从零到有,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快速的结论或许能帮到你一时,但终归你要有所领悟才行。
    当下的写作培训还是有用的。因为现在简书并不需要你有多高深的技巧。毕竟阳春白雪,罕有人解。
    不过客观来说,长远来看,系统的学习将会终身有益,并且会让你发展得范围更宽。
    现在的简书某些文章也是一种鸡汤作用。虽无实际方法,但让人增长些认知,也非全然无益。
    但可怕的是,人如果老是光说不干,看了即忘。没有在脑袋里有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认知。恐怕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可悲可叹,因为当下的简书轻阅读太严重。所以我害怕很少有人能够在看过文后真正受益。系统的东西终究不能来自简书。
    牛粪茶壶:@若鱼_吻风 好吧,看到菜名就知道是好菜~来盘炸小黄鱼~:heart_eyes:
  • 一浅疏影:和我想的一样,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
    牛粪茶壶:@一浅疏影 :+1: 必须滴,看来咱们想法一致~

本文标题:系统教育才是未来的根本——以写作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vt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