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未央,北京银杏叶开始黄了,天出奇的蓝。我吃完午饭去公司旁边的博大公园溜达,正好猎一下秋色。正午的阳光还是有点晃眼,落在金黄的银杏叶上,反射出苍白的光。
在公园里我发现一株枫树,独特的一株,独立的站着,周围是空旷的。这株色彩斑驳、不曾经历岁月却已经倾斜,似乎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树下落了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枫叶。枫叶毕竟是美的,我捡了几片,给它们在地上摆了个造型,蹲下身子给地上的它们照相。

太阳似乎从正顶头往南偏了,我直起身子,伸了伸腰。看见有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蓝色冲锋衣,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在树旁的小道上停了下来。他来到树底下,绕着树走了一圈,捡了十来片红叶。捡枫叶的?奇怪的是,他把捡来的枫叶又在一边放下了,站起来,思索着什么。然后,转身就要走了。。。
“您是专业的摄影师吧”我笑着问他。
他不置可否,说:“中午太阳太亮,出不了好片。不过也可以试试。”他快步走到他的自行车旁,取下蓝色的背包。打开,拿出专业的长长镜头的相机。走到他摆的红叶前面,一身不吭,直接由站立到趴下,也就一秒的功夫。。。他这一动作已经做过成百上千次了,从那流畅劲儿可以看出来。

我看着,思索着,原来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在于蹲着到趴下的距离。没有专业摄影技术的命,那自己也要有专业摄影的态度,我也一声不吭,扑通一声巨响,趴下了。地上是凉的,隔着绿色的薄毛衣,我感受了大地的温度。因为双臂伸着,毛衣罩不住,腰上还漏了点白肉,更凉了。但心里是热乎劲的,好像自己突然领悟了摄影秘籍似得。
咔咔咔,他照完了坐起来看片,我凑过去。“照的真好啊。”我由衷的说。

他看了我一眼,一脸严肃:“叶子底下还是有点暗,还得把镜头往下压。”说完又迅速趴下,咔咔咔,坐起来看看效果。似乎还是不满意,他往前走一步,蹲下来把红叶捋了捋,去掉了其中的一片红叶。再趴下,再照。这次,他坐起来给我看照片:这个还可以,你看纹路清晰,画面干净,温暖。

此刻感觉自己似乎得了一些仙道,迅速趴下,咔咔咔,起来给他看手机里拍的。

他看了一眼,说:你吸气了。
我点点头。难道不吸气?
他说:照相的时候一定要稳,按快门的动作即使是吸气吐气,也会影响稳定性,所以会模糊,不够清晰。按快门的动作还要轻,轻轻一点。。。
聊天的时候我知道他姓王,是位资深的摄影师,就一直称呼为王老师。王老师给我看了很多他的作品,每一张作品都让我感动,简单,却深刻。每一张照片都有自己的表达,反映自己的独特的思想,每一张作品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大自然的美!

我给王老师看了几张以前的照的照片,希望王老师指导一下。





王老师肯定了我摄影的一些优点,比如构图,比如摄影的感受力,也同时指出在摄影基本功方面,尚有很多欠缺。比如,摄影师的站姿,倚靠,气息,稳定等方面还要多体会和实践;还有在光线的运用方面以及摄影的技巧方面尚需锻炼。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炉火纯青。感恩遇见,谢谢王老师,希望后会有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