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快到了,然后就各种轰炸,说你要消费。
关于消费,有本书叫《超市里的原始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去说,对于消费,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里我觉得进化心理学这个词,按照逻辑思维的解释,
就是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
本书有一个结论:
现代消费市场是什么?就像是《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灯神”。你本来没有这个愿望,但是突然这个灯神跳出来,说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那好,原来没有的愿望也被召唤出来了。比如,在有乔布斯之前,我本来没有买智能手机的愿望,他那里发布会一开,我就想买,然后苹果又有了无线耳机AirPods,我又想买,然后又出了降噪型的升级版的AirPods,我又想买。欲望被灯神一步步引爆了。
这个概念绝对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不过这个不是我想讨论的主要问题,我感兴趣的话题是两个:
消费能给我们什么
消费不能给我们什么
先说第一个,消费能给我们的,其实是一个自我定位问题。
一般人的思维方式里,消费标注的是,你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的需求足够高级,那么似乎看上去,这个人就足够高级。
典型的支持这个观点的就是奢侈品消费。
爱马仕的丝巾不见得就真的比没有任何品牌的丝巾舒适多少个数量级,但它向周围人释放一个信号,你是高级的人。
那么第二个问题,消费不能带来什么。
目前来看,消费不能达到的地方,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虽然文章里有一个观点,觉得今天消费不能给你稳定的关系,不能给你更长的寿命,不能给你更忠诚的妻子(原始人,你得谅解他们)。
但其实,在今天的世界里,这些东西消费一直都企图给你。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可以通过资金,换血,获得更健康身体,有更多的时间运动,吃的更健康,你有时间做更有价值感的工作,更换器官,甚至,最终获得永生。
至于最后那个关系问题,你的需求如果是一段温暖的关系,那么聪明如你,其实可以用消费的方式得到它,只不过路径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大多数人在这里犯的错误是,觉得消费应该是便利快捷的代名词,你付出金钱的下一秒,立刻看到效果;
但其实,关于关系的消费,从来不是如此。
简单的说,关于关系,你要先消费让自己变好,然后才能吸引来更好的关系。
所以我们驳回了本书里提到的,消费不能给的东西。
是的,作为现代人,你要承认,消费可以给你,健康,爱情,温暖的家庭,独立的存在感,丰富的人生体验。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我大胆的说,消费在今天的环境下,其实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这不是现代社会的悲哀,这是人类社会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如果你认同上面的逻辑,你就会知道,重点不是我们应该如何遏制消费,重点应该是,
我们如何获得资金
我们如何聪明的知道,我们的需求如何被满足(也包括获得爱情,或者获得心理支撑,或者获得安全感)
我觉得我们终其一生,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其实就是以上的问题。
最好的生活,在我看来,用别人特别在意,而你不在意的东西,去交换那些你在意,而别人特别不在意的东西。
这是极少数人才知道的生活逻辑,在我看来,也是可以靠大多数人的拼命努力,去支持你不用吃那么多苦的重要逻辑。
这是一个思想实验,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后面的文章里不停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