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作者: 散翁 | 来源:发表于2021-02-12 00:07 被阅读0次

蛰者,藏也;振者,动也。从这一天开始,蛰藏于地下的虫类,开始感阳气上升而苏醒,而蠢蠢欲动。

不觉感慨古人的观察之细,用心之精。“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这段话,让我们知道了初民时期的先觉者,开创远古文明的艰辛与用心良苦。

这些记载见于《逸周书》、《吕氏春秋》、《礼记·月令》等。其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之为候应。这些候应多为北方物事。乃黄河中下游流域远古先民对其地理、气候以及自然界景象的观察与记录。从而用来说明节气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春三月为孟春、仲春、季春。“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甲乙五行属木。这个季节和风送暖,草木萌生。尊崇的帝是木德王太皞,敬奉的神是木官句芒。五声中与木相配的是角声,与此月相应的是十二律中的太簇。与木相配的成数是八,五味是酸,五臭是膻……

这些语句现在读来,感觉是那么遥远和莫名其妙。习惯了在电脑和手机前打发时光的现代人,无疑会觉得非常的陌生和难以理解。曾经息息相关的农耕文明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

太皞即是伏羲。传说他是与女娲一起抟土造人的华夏始祖。东方甲乙木,太皞又称为青帝。故为代表木德的春季天帝。鲁南、鲁西南一带有很多祭祀太皞的遗迹。《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任、宿、须句、颛臾是春秋时期四个小诸侯国的名字。他们的国君都是风姓,都是太皞的后人。主要的职责就是祭祀太皞和济水之神。任国在今天的济宁附近,宿国在今东平一带,须句在邹城南,颛臾在今平邑县。前不久去平邑农行讲课,地点就在颛臾村附近的一座宾馆里。颛臾村即是颛臾国后人的居住地。颛臾国遗址北靠蒙山主峰,三面河流环绕。一看就是风水上佳之地。《论语·季氏》有一篇孔子、冉有师徒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对话。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五音”现在很多朋友也不了解了。宫商角徵羽。配以五行,则是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火,羽为水。十二律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律为阳,吕为阴。太簇是阳律的第二律。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律吕的发明据说是在中国的西北。陕豫边界有一种吕管,形状像竹子,按长短粗细不同的标准,共十二种,埋在天山阴谷的地下。由于十二种管子长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长短也不同。地上是齐平的,管中装满芦灰,管口用"竹衣" 轻轻贴上。到了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最长的管子首先受到地下阳气上升的影响,喷出管外,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就是黄钟之音。然后每个月有一根管子喷出灰来,发出来不同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阳律六: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儒家文化又叫礼乐文化。乐在过去是有教化作用的。《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用乐来教化民众,则其国民心胸宽广、包容和良善。乐的最高境界是和。孔子就曾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尚书》中也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

太簇为阳六律的第二律,为万物簇生之意。正好符合春和景明、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木的成数是八,则与河图相关。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三是木的生数,八是木的成数。木的“五味是酸”,出自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士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古人一句话,今人忙断肠。五千年文明积淀太厚,每一点都是先祖的心血精粹。

回到“蛰虫始振”上来。今年立春二候已是六九。民谚:五九六九,河边开溜。可眼下气温已到了十七八度,低温也在十度以上。济南的大小水面早已见不到冰溜了。院子里的牡丹吐露了新芽,玉兰的花苞剥去了外壳,露出红红白白的满枝新装。晨起去山间林中散步,竟见新生的石菖蒲已经有半拃高了。它们一小簇一小簇的散生在山坡岩下,一抹抹新绿令人眼前一亮,心情也不由得欢快起来。

相关文章

  • 节气与鸟之春

    今天立春 立春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三候鱼上水 雨水 一候獭祭鱼 二候鸿雁来 三候草木萌动 惊蛰 一候桃始...

  •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蛰者,藏也;振者,动也。从这一天开始,蛰藏于地下的虫类,开始感阳气上升而苏醒,而蠢蠢欲动。 不觉感慨古人的观察之细...

  • 立春一日 百草回芽

    今天的22时59分,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立”即是开始,立春是...

  • 立春:看不够的是人间

    2020.2.4 立春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我问她们:“你们是想看视频还是想看推文?...

  • 今日立春,一元复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大自然又开始新的轮回。 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

  • 惊蜇初候:木桃始华满芳菲,易经:大壮则止,不合礼仪事,不要做

    惊蛰初候:木桃始华满芳菲,易经:大壮则止,不合礼仪事,不要做 在立春到雨水间的“二候”中,古人用“蛰虫始振”4字,...

  • 人间冷暖处,处处有人陪

    突然惊觉立春已经好久了。 立春的物候是这样说的: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人生如四季轮转,总会逢...

  • 立春物候观察笔记

    三候:一后;东风送暖、二后;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

  • 2018年立春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尽管严寒的日子并未离去,但温暖不会太远。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大自然万...

  • 第703格:高端阐述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雨水: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玄鸟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qd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