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表达之一百二十:拈连使用原则与相近修辞的区分

表达之一百二十:拈连使用原则与相近修辞的区分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5-04-13 21:23 被阅读0次

三、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内容关联优先需基于事物内在逻辑建立联系,避免仅追求字面搭配。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如“酿造生活”依托“酿蜜”的相似劳作过程,自然合理。

1夜里天冷北风急,班长下岗月儿西;手拿针线灯下坐,为我熬夜缝军衣;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在我心里。【把缝军衣的“缝”巧妙地拈连于下句,变异运用,组成“情意缝在我心里”,深刻表现了战士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深厚情谊。】

2.语境支撑必要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的理解。

1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植树歌》)【“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这种动宾搭配是临时的变异用法,离开了“种下一株株的树秧”就推动了依据,不好理解。种树是造福后代,所以说“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脱离上下文时,拈连易显生硬。如“背书包”与“背期望”需通过“朝阳”“未来”等语境完成语义过渡。

3.避免过度使用拈连强调“顺势而用”,需保持语言简洁,如“打水”与“打月光”通过重复动词形成节奏感,而非堆砌复杂意象。

四、与相近修辞的区分

(一)拈连与移就

1.概念:“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用于乙事物,这种修辞方法叫拈连。“移就”:遇有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名叫移就。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

1他飘飘然地飞了大半天,飘进土谷祠,照例应该躺下便打鼾。(鲁迅《阿Q正传》)【“飞”和“飘”都不是形容人的词语,在这里巧妙地用于描写阿Q,表现了阿Q在调戏小尼姑之后得意的心情。】

2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寂寞的梧桐树“寂寞原本形容“她们”被移用来描写梧桐。】

2.相同点都是将用于甲事物的词用在本不适用的乙事物身上。

3.不同点拈连的甲事物要在前面出现,而移就则不需要出现甲事物。拈连所用的词一般是动词,做谓语,而移就所用的词一般是形容词,做定语。作用不一样:前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后者的作用是简练而深刻。

拈连与隐喻:隐喻,通过相似性建立比喻关系,而拈连依赖上下文动作或属性的直接迁移。拈连与隐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作机制和语言结构层面。

1.核心机制不同拈连依赖上下文动作、属性的跨语境迁移,强调同一词语在不同对象上的创造性复用。而隐喻则依赖事物间相似性的隐性类比,强调本体与喻体之间的意义映射。

1铁锤打铁,打出红霞满天;木槌打更,打出明月一轮。【拈连:“打”从具体动作迁移到抽象意象】

2时间就是金钱。【隐喻:通过“金钱”与“时间”的价值相似性建立比喻】

2.结构要素差异拈连必须存在引体(原对象)、拈体(新对象)、拈词(复用词),引体与拈体须在语境中共现或隐含。而隐喻通常包含本体(被喻对象)、喻体(比喻对象),本体和喻体可能仅出现一方(如借喻)。

1种树苗,种希望。【拈连:“种”为拈词,“树苗”为引体,“希望”为拈体。引体与拈体同时存在。】

2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隐喻:本体“她”与喻体“玫瑰”共存。】

3白银盘里一青螺。【借喻,本体“洞庭湖”被隐去。】

3.语境依赖性对比拈连高度依赖上下文,脱离语境易造成语义断裂可独立成立。而隐喻通过常识性相似性理解。

1背书包,背朝阳,背起未来的重量。

【拈连:若无“书包”与“朝阳”的铺垫,“背重量”的抽象化无法成立。】

2人生是场马拉松。【隐喻:无需特定上下文,直接通过“马拉松”与“人生”的耐力相似性传递意义。】

4.语言创新维度拈连的创新性突破语法常规,创造非常规搭配(如动词+抽象宾语)遵循语法规则,侧重意义替换。隐喻则是动态性通过动作、属性的跨域延伸实现动态关联通过静态的相似性类比完成意义转移。

1月光流进酒杯。【拈连:“流”本用于液体,现搭配“月光”形成超常搭配。】

2忧愁的乌云笼罩心头。【隐喻:“乌云”替代“忧愁”,符合常规修饰关系。】

5.功能与效果差异。拈连,在接受过程需读者回溯前文理解跨域关联依赖读者联想相似性解码意义。隐喻表达侧重强化动作、属性的延续性,建立虚实关联链凸显特征相似性,增强形象化表达。

1锁住门,锁不住思念。【拈连:通过“锁”的重复,将物理禁锢与情感束缚并置。】

2知识是灯塔。【隐喻:直接通过“灯塔”指引方向的特征比喻知识的引导作用。】

6.判断方法:看是否存在跨域词语复用:拈连必有同一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搭配不同对象;查是否依赖上下文关联:拈连需前后句支撑,隐喻可独立存在;析机制本质:拈连是“动作、属性的迁移”,隐喻是“意义的类比替换”。

相关文章

  • 第七课|拈连——让语言更有张力

    导语: 本课我请同学们用上拈连的手法写一张寄给家人或者朋友的明信片,希望借此能让同学们学会使用拈连的修辞手法来进行...

  • 《修辞心理学》修辞文本的构建摘选

    一、修辞文本建构与联想 1、比喻与类似联想 2、列锦与接近联想 3、映衬与对比联想 4、借代与关系联想 5、拈连与...

  • 几种写作手法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许多人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

  • 文章的修辞手法〈五〉

    一.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

  • 想让诗歌在报纸副刊上露脸的亲们看过来(6)诗歌创作技巧之拈连

    诗歌创作技巧之拈连 张冬娈 关于诗歌的创作技巧,前面几篇文字中提到了移觉、比拟和博喻。这次再接触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

  • 修辞手法的重要性(五)

    拈连 是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系,把本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是一个很有趣的修辞方法。 例:...

  • 零基础如何写歌作曲9

    在《作词技巧》| 歌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章节中,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比喻、比拟、对比、对偶、设问、夸张、衬词、物候、拈连...

  • 相近语法巧区分

    で:(场所)也用于表示特定的年月日。 において/おける:(强调某一方面)用于比较大的事件,正式的用法。 の下で:在...

  • 积极修辞写作手法

    修辞可以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积极修辞是在写作时,使用一些特定的语言技巧,以此来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广告设计中的修辞手法!

    文/王雪松 修辞被定义为一种增强说服力的能力和手法,通过修辞的使用,能使主观表达更加完善、形象和逼真。视觉修辞是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达之一百二十:拈连使用原则与相近修辞的区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qt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