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艺术探究
从“会学习”“慧学习”到“惠学习”——谈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从“会学习”“慧学习”到“惠学习”——谈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作者: 野径绿潭 | 来源:发表于2018-09-09 19:49 被阅读114次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陷入一种两难困境。教学设计本是基于多数学生的学情,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却往往听不太懂,或根本听不懂,如坠雾里,课堂纪律又得遵守,要“认真”听讲,所以,时间一长,学得就会更困难,但另一方面,学优生则因早已听懂早已掌握,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也不得不遵守课堂纪律,还得“认真”听讲。这种棋局怎么破解呢?

A同学这次数学检测照例很糟糕,是典型的学困生。数学老师照例按“老黄历”评讲试卷:按试卷顺序,一题一题地讲解下去。大部分同学看着黑板或老师,大部分中的大部分还回应着老师的提问。课堂似乎热闹而有效。但真的这样吗?A同学的眼神无奈甚至呆滞,表情困惑甚至痛苦,没被提问过一次,似乎是个多余人。试卷评讲,对A同学来说,是有效的吗?显然不仅无效,负能量倒是不小。老师不好怨学生笨,就只好课后再去辅导他,但这种辅导很多时候不一定及时跟进。因此,A同学学情越来越不妙,往往就会越来越困,恶性循环起来。

如果试着做一个小小的调整,看看效果有何变化。我们权且叫“倒置法”吧。课前老师照常要基于大多数学生学情来备课,但会对A同学先好好辅导一下。辅导的内容就是课堂上学生要学的,但不是全辅导给他,而是选那些对他来说有点小挑战,但还不至于远超他能力范围的内容。辅导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到他真正掌握为止。光这个题恐怕还不行,还要变变题目花样,检验一下。把课后的辅导放到课前来了,其实是为课中做准备。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A同学做“小先生”,给大家讲解分析老师辅导的那个题。你可以设想,“小先生”一定会自信地讲解,讲解一般很好。就是讲解中出现什么问题,正好可以暴露出来,待课后再针对性辅导。这个讲解就是内化和发现的过程,也是培育学习兴趣和自信的过程。而且,对全班其他同学来说,也将是一次触动灵魂的事:原来一个成绩那么糟糕的同学,竟然讲得这么好,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小先生”讲解的过程,对其他同学来说,则又是激发向上的过程,对课堂有效性来说过,则又是一次很好的提升。

课前老师辅导A同学,恐怕还不是既省力又有效的,毕竟有的班级人数过多,学困生也较多,总难照顾过来,再说,老师时间也太有限了。破解这个困局的办法,我提倡用“借力用力法”,也就是借学生之力助学生之学。我总觉得老师似乎有一个认识误区,就觉得我教这个班,就是“一对多”,我要对全班每个同学学习负责,结果总难逃身心疲惫之运。老师,应视己为全班中特殊的一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同伴之间互为学习资源。一个班级,自然就会分化为学优生、一般生和学困生,这种差异似乎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也恰恰是因为这种差异,才能助推整体向前进。打个比方,在一个水平面上,如果是个相对整齐的方形体,它是不容易向前滚动的,但如果是个球形体呢,每个点都不在一个平面上,都有差异,但却可以很好地向前滚动。所以,不光前边提到的学困生是课堂教学的好资源,当然学优生B也是。但是,B同学最后隐于幕后。顺着前边例子来说,课前,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提前告知给学优生们(最好再给他额外添点料),让他们自学,给他们释释疑。不会花多少时间的。然后,老师就安排学优生B同学专门做学困生A的“小先生”,学优生B1做学困生A1的“小先生”……。课堂内容可以让他俩选,老师也可以指定,可以有不同,也可以相同,尤其是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再引入竞争机制,那么这一池水就容易盘活了。学优生们做了“小先生”,课堂上见证自己的“徒弟”很给力,有进步,就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对学习更有一种美妙的感觉。不妨把这种方式称为“惠学习”。

提到“hui学习”,我们会直觉认为是“会学习”,大家耳熟能详。这个“会”主要指技能层面。其实,我们也可以写成“慧学习”,智慧地学习,这就提升到精神层面。“会学习”和“慧学习”都指向个体学习,而“惠学习”,则是基于前两者基础上,延伸到人与人的关系上,这则是哲学层面了。哲学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个体不可能脱离了全班而茁壮成长,而其进步和价值则应该在与同伴身上折射出来,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不然,只追求“会”和“慧”,抛弃“惠”,培养出来的恐怕还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倡行“惠学习”的话,就会激发出个体自然的热情和责任,不再做一个冷漠者、旁观者和无为者,而转变为“惠者”,把积极主动帮助别人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全班有构建起一种“互惠”文化的话,就会把分散型的团伙或行政型的团队,凝聚成充满学习生命力的共同体。

课堂魅力无限,老唱“同一首歌”就容易把自己和学生困住。如何构建“会”“慧”和“惠”文化(包括学习和生活,对象包括学生和老师),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你我同行。

相关文章

  • 从“会学习”“慧学习”到“惠学习”——谈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陷入一种两难困境。教学设计本是基于多数学生的学情,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却往往听不太懂,或根本听不...

  • 新兴学习方式-三人协作小组

    班级学生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如何有效地让孩子主动高效地学习,听了于教授的讲座,我恍然大悟,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是一个...

  • 无限信任催生无限精彩

    ——班级内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 上学期,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已经试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我自己对于学习共...

  • 2021-09-15 学习共同体构建1

    接手三年级的教学,很庆幸因为在暑假中就想开学后在班级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而三年级则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比较合适的...

  • 共同体中心环境

    学习环境以共同体为中心的程度对学习也很重要。 共同体可以是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组合。 班级和学校的共同体...

  • 倾听课堂幸福的声音                ——让学习发

    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同时让改变发生在每位教师身上。今晚李老师从如何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可借助哪些方式快速...

  • 组建学习共同体心得

    听了于老师的课一一学习共同体课堂构建,清楚地知道了何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为什么强调静稍稍的课堂?以及在课堂实践...

  • 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

    今晚,北京市丰台五小教育集团的李磊校长给我们教师分享《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如何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作为青年...

  • 学习共同体课堂空间转换探究

    学习共同体课堂的转型,首先是课堂空间转换开始的。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为了保证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理念...

  • 随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就是互相帮扶,聚力前行,让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学习共同体中,在学习共同体中养成...

网友评论

  • 紫苑秋人:真好,可以尝试
  • 自由风016:现在的老师,又有几个能有耐心培养“小先生”呢,要么有偿一对一,要么放任不管,学困生,越学越困难!
    野径绿潭:@灵感的露珠 好老师很多呢

本文标题:从“会学习”“慧学习”到“惠学习”——谈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ud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