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了,作者钱钟书先生更是一个奇才。
作为主角的方鸿渐,被赵辛楣评价为“你不令人讨厌,只是没用”,他得混且混,不求上进,却又具有一些让人喜欢的傻气。那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证书坑惨了他,原以为只要有了证书便万事大吉,结果因为这张假证书,他被人嘲笑甚至区分对待也不敢还击。苏文纨能满足他的虚荣心,但是他讨厌她的做作。与唐晓芙一见钟情,却又不敢立刻决断,以致失去了恋爱的机会。与孙柔嘉结婚,却才认清自己并不愿意,两人也不合适,吵得让自己心烦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在城里不自由的人。从他这里看,围城是自己铸造的,锁住的也是自己。
不得不说,钱钟书先生一部《围城》便足以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占有立足之地。
书中语言即为一绝,或惊艳,或质朴,或戏谑,每每想起,总会极为好奇,钱先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最喜欢的还是书中几处骂人的言语,没有粗俗,甚至还一点风流。“你不惹人讨厌,只是没用。”“我不能多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和你有仇,你要惩罚他。”非一般的妙趣横生。
人物塑造上,往往一句话便可以将所要表达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方鸿渐去相亲,打完牌来一句“我还从没有赢过这么多的钱。”一句话,就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不用说,相亲肯定黄了。方鸿渐呢?他还在想着,加上这一部分钱自己就可以去换一件皮衣了。至于有没有惹到人,那已经不用考虑了。还有后来一次,老员工将被迫申请离职,方鸿渐说:“你走了,我也不会留下。”这份傻气,在书中有极多体现,这份傻气,或许是赤子之心吧。
书中不仅有阳春白雪,更有日常的柴米油盐,江湖变换。在回国的船上,无聊的文人集会,大学里的尔虞我诈,工作时的不顺心,每一场都是这么真实,让你觉得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作者只是把它记录下来。当人们不怀疑一个故事真实性时,这个故事便可以成为半个好故事,如果其中能蕴含有更深的寓意,它是个好故事。
当今网文泛滥,一些优秀作品的存在空间受到挤压,但也只是受到挤压罢了。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会过时的,就像当年《红楼梦》,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依然闪耀着自己的光芒。我想,《围城》也会是这样一部作品,时间只能冲走浮光掠影般的短暂光芒,却无法埋没一部优秀的作品。
或许有人说,我就是喜欢网文,怎么了?你当然可以喜欢网文。但你了解网文吗?网文是利益驱动的组织。每个网文作家的目标几乎是赚钱,你怎么爽他们就怎么写,然后把你当韭菜收割。所以,网文中,你所见到的,都是你所希望的。这就导致,自己并没有怎样进行思维的训练。
同时呢,网文不利于良好文字习惯的养成。众所周知,网文作者需要靠流量,字数来完成每天的任务。一个很简单的事,在网文作者那里就是文段扩写,一句人走了,一定要重复很多遍。别说这是重复的手法,我只看到了拖沓。有一种说法,读书要读得尽可能杂来得到足够的知识。但古语云“闻千曲而后辨音”,对于自己的阅读要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当你看得多之后。
我想,用钱先生自己的文字作结最为恰当。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之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对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和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的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言语,一切啼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