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才的思维陈述简单的故事
-评影片《公民凯恩》叙事结构和构图
影片《公民凯恩》是1942年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是鬼才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编导演制的银幕处女作。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名报业大享孤独地在巨宅逝世,一名杂志记者探究其生前的真实面貌的故事。仔细揣摩本影片,不得不让人赞叹导演奥逊·威尔斯天才的叙事结构和完美的构图呈现。
天才的叙事结构。该影片在故事结构上,采用追溯的叙事手法。影片开头是凯恩之死,之后的部分,用拼图式的方式来追溯凯恩的一生。
第一部分是凯恩死后报道他的新闻片。新闻片带着浓厚的评论色彩,给凯恩贴上各种标签,“美国的忽必烈“、”媒体大亨“、”共产主义者“等。新闻片展示,凯恩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是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人物。
第二至的六部分,记者汤姆逊围绕着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Rosebud)“进行调查,查阅了凯恩的监护人撒切尔先生的回忆录手稿,分别探访了凯恩生前身边的四个人,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亚历山大、凯恩的经理人伯恩斯坦、凯恩的密友李兰特、凯恩的大管家雷蒙,拼凑起凯恩的一生。然而,汤姆逊最后对”玫瑰花蕾“的所指何在,还是一无所获。
影片的最后,凯恩儿时玩过的雪橇被投到壁炉中烧毁时,镜头慢慢推进,用特写展示了雪橇的商标——”玫瑰花蕾“。凯恩临终时,念念不忘的是儿时给自己带来欢乐的雪橇。显然,在影片中,标有”玫瑰花蕾”的雪橇被赋予了象征的意义——纯真、欢乐的童年。
影片的开头,一个升降镜头从凯恩豪华庄园栅栏上的“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开始向上推,意欲越过栅栏一探究竟;影片的结尾,一个升降镜头向下推,定格在“禁止入内“的警示牌上。两个镜头仿佛要将零散拼凑起来的凯恩一生包扎严实,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呈现一种对称之美。
完美的构图理念。在构图上,影片里大多都是三角形构图。比如凯恩小时候,赛切尔要带他走时,赛切尔,凯恩和他的母亲,凯恩的父亲,他们的位置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三角形,而且门梁上也挂着一个三角形铁架。暗示出这三组之间的关系。
视角也是形成构图的一个元素,仰视的手法会提升人物的高大伟岸形象。凯恩有着和常人不同的一面,但他的过人之处中却又搀杂着很多的负面因素。于是从观众的视角中看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凯恩,但这个画面也给观众带来一种压迫感,表现出凯恩的自大狂妄和孤傲。而凯恩与养父在一起时,小的时候对养父仰视在后来两人争论的一场戏中,开始养父站立凯恩坐着,后来两个都坐下,再后来凯恩跟随养父起立。也表现出不同时期两人地位的变化。
影片《公民凯恩》作为世界级经典影片之一,每一个镜头都经得起观众的推敲揣摩。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叙事结构跟构图都是对后人拍摄影片产生了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