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1期挑战21天】6:教育是示范,教育不是示范

【第11期挑战21天】6:教育是示范,教育不是示范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3-09-05 22:41 被阅读0次

教育是示范。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言传不如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这些词句无一不是强调示范的作用,尤其是教育者的示范作用。细致的家长带出细致的孩子,风风火火的家长带出风风火火的孩子。活泼的老师带出活泼的学生,安静的老师带出安静的学生。示范,总是在各种场域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脑科学角度解释,这是应该值得庆幸的事情,人类大脑的镜像系统正常,才会有模仿能力,人类就是在不断的模仿中习得生存的本领。

小学老师的示范,对孩子成长尤其重要。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他看。如,我们要求孩子物品摆放有序,老师的东西就有序地摆放给他们看。如果老师的讲台随时都乱糟糟,孩子想要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是多么困难。再如,我们要求孩子书写工整,老师就写出来给孩子看,什么是书写工整。如果老师的字都歪歪扭扭,或者龙飞凤舞,学生到哪里去学习书写工整?我们要求孩子文质彬彬,淡定从容,老师的言行举止也要文质彬彬,淡定从容。关于这一点,我的感受特别深。当我发现班级的孩子浮躁,我就着急,一着急就会吼他们,一吼,班级更浮躁,孩子的表现更加糟糕,而我也更加心浮气躁。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容易形成负向循环。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浮躁并调节好情绪,再平静地去面对孩子,班级静下来,孩子们也很快走出了浮躁。

教育不是示范。

课堂教学中,示范过度,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比如,关于文本的阅读,老师先入为主,示范给他们,只允许他们模仿,却不允许孩子的个性化解读。阅读理解题,只允许老师的标准答案,给分点一二三,规定得非常详细,却无视学生多元的个性化理解,更不允许学生的旁逸斜出。恰恰,学生的创造性,可能就被扼杀在那些旁逸斜出的理解中。再如数学课,一加一等于二,直接示范给孩子答案,却不去探究答案背后更大的规律,这样的教和学习似乎很简单,教周长,直接给公式,死记硬背、为了节约时间,不探究,不体验,多练习,对于应试,尤其是在小学的应试,能看到直接的好处。可是,把眼光再放长远,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把孩子的思维固化,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让孩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无法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就更加可怕。

日常做事中,示范过度,同样只能教出刻板的学生。把事情全部总结成流程,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简单有效。孩子既不懂得为什么是这样的流程,也不懂得怎么去优化做事的流程,更不懂得事情变化后应该怎么去灵活应对。我们一再强调常规,因为我们需要把控。可是,如果把控过度,评价过度,示范过度,不给孩子自主管理的平台,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不给孩子容错的空间,我们只会养出一批谨小慎微的小绵羊。什么勇于尝试、乐于探索之类的话,只能是在标语里实现。

教育是A,教育不是A,这个话题可以做出一个系列,今日以“示范”为例,权当一次尝试性诠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1期挑战21天】6:教育是示范,教育不是示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yc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