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自名梅篆儒

作者: 梅篆儒_b904 | 来源:发表于2019-07-24 18:24 被阅读21次

梅篆儒者,女流一介,虽非英物,不自菲薄。少好文事,倾情读书。年近弱冠,私淑儒道。虽有良愿,难遇经师,坎坷淹求,十有余年。所以曲折,盖不知儒也。

志学之年,颇好辞章。浅尝秦汉大赋,悠游唐宋散文,批阅明清小品,咀华唐宋诗词,究心清代楹联,独好诗书小道。泛滥于诗词歌赋,自以为十分得意。后沉溺道家逍遥,慕庄子之齐物,羡老子之无为,以为绝对自由,免受礼教困缚。越名教而任自然,纵天真而得风流。以儒为累,以道为高,涉世渐深,始悟其非。

而立之年,一无所成。卅载光阴,付之东流,琴剑飘零,茫然无措。赖天赐缘,教授四书,两年之间,反复沉潜。逾习逾信,逾信逾服。代课之余,重操儒业。月获资费,半购儒籍,酸贫书生,捉襟见肘。不禁感慨,君子固穷。于是究研心学,服膺阳明;批阅理学,乃知朱子。北宋五子,上溯孔孟,下至清儒,千年学脉,钩玄提要。卑谦虚受,概览于胸。然后稍知,何以为儒。

儒之淳者,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所谓大学之道,修齐治平而已。子曰"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儒之有别,君子小人。君子之儒,修己正身,立志成圣;经世济民,泽被天下。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千言,胸无实策。

千年儒林,君子之儒,代不乏人。孔孟荀子,内立儒说,外行儒道;所以无成,拘于时也;知其不可,行道不已,儒之圣也。阳明涤生,内修儒学,外立儒事;德功言立,万世不朽,圣之备者。清初大儒,继学往圣,经世致用,顾氏炎武,黄氏宗羲,颜氏习斋,儒之能者。汉家之儒,寻章摘句,皓首穷经,无力匡世,拙于致用,儒之腐者。清代诸儒,避世考据,虽冠儒名,远乖儒行;著述邀名,仅谋稻粱,儒之卑者。至于科举之儒,虽读儒书,实悖儒术,虽诵儒言,大谬儒行,儒之贼也。另有别儒,立于儒言,扬名百代;乏善儒功,不能经济,宋儒之流,多为此类。抑武扬文,宋之国策。两宋诸儒,圣内虚外,束于天时,非人之罪,儒之偏者。

检点吾志,十年浮沉。向时所求,或以辞章误儒,或以老庄代儒,或以歧儒为儒,皆小人之儒,非君子之儒。君子儒者,内以修己,外以立身。修齐治平,内外并治,此儒之正道。儒处唯习行,儒出唯经济,此儒者正业。

志道至今,漫漫十年。上下寻索,求仁得仁。朝闻至道,夕死可矣。既已闻道,守死善道,笃定不移,终食不违。所以名"儒",座右铭志。少好书法,尤喜篆体,颇羡"双手能写梅花篆";又喜梅花,爱其高标,感于"一生知己是梅花",自姓"梅篆"。取此三字,化姓作名,谨以明志。

   

 

 

相关文章

  • 何以自名梅篆儒

    梅篆儒者,女流一介,虽非英物,不自菲薄。少好文事,倾情读书。年近弱冠,私淑儒道。虽有良愿,难遇经师,坎坷淹求,十有...

  • 何以名?

    弦而能识,可名之。 合同,约化,简并,曰归简。 简至常通曰化元,常通者四维适可。 名其玄元,成其道识。

  • 问答撷录·儒佛本体

    儒佛本体 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

  • 乡居

    无歌无酒茶当中,数卷古籍儒气重。 门前松林鹤飞去,室内香篆烟渐浓。 一一原创

  • 花飞雪踏松, 秋去芦荻空。 梅词絮足篆, 迥陌夜独行!

  • 《坛经》初鉴 十二

    引: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南川子曰:作茧自缚,何以自解。不住于法,不住于非...

  • iOLOi

    余之哲学理论中文名:爱之光之爱英文名: iOLOi数字名:10501为何以此为名? 爱,余从儒,思而得之光,余从道...

  • 汉纪四十九

    1 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使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始立,其...

  • 深陷其局

    信之于歌者痛之以弃 歌于火引于身遭其罪 兼于他人弃及自浮演 遭之弃名亦泯灭于魂 何以夸大其词自抹黑 阶下之囚何以谈...

  • 何以名之

    很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一颗核桃树》,到现在还记得,去网上搜索,还有: 树结出果实,证明自己是什么树,对应到人,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以自名梅篆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yf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