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次的继续! 《我的创业:没有鸡汤,只有泥泞中坚毅前行(一)》
到2018年上半年,所创立的服装品牌公司,累计支出了350万元,而市场局面,仅仅是7家门店,外加内地两个省的代理渠道。收入是不够用于公司开支的。硬着头皮重新找投资方的商量,把黑夜中的那一缕星光当作黎明,心存幻想局面能够立即好转。再次融资加上自我股份的投入150万,放进了服装公司的运营。
遇上了一个好的契机是,同行业的各大品牌正在收缩门店,很多我们熟知的品牌都在维持,包括我们的抄袭偶像,因为上市后追求利润数字,一口气撤了深圳地区近四分之一的门店,终于让我们有了与本地知名商场谈判的机会。
作为传统百货零售企业,这几年面临线上电商的冲击、物流的便捷,也是苦苦挣扎,包括我们大家熟知的天虹、华润、岁宝,年营业额、利润都在递减。他们也在求变,招商也面临困境,购物中心模式无异就是这种市场环境下的一个改进。象万达、海岸城采用的是一种租金与提点取其高的模式面对商户,相对于传统百货固定收取营业提点的方式更能减轻管理方的场地压力,又可以让经营户接受较少的生存维系风险。
在这种环境下,有幸成为某大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其旗下各大商场品类区有经营位置时,能第一时间得到邀约参与。相对来讲,进店的门槛得到降低,同时给我们的新生品牌一个机会。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仍然会选择传统的百货商场,宁愿交付30%以上的营业提点及高额管理费。首先,作为一个新生品牌,无固定粉丝顾客群体,依托百货的流量,在短期内能得到更多人的注意与信赖度,走进市场。其次选择街铺或独立店的扩张成本是百货的数倍。单就深圳这个区域来讲,门店租金和转让费、装修费都是一个巨额的费用。
当然,坚定不移的选择百货直营渠道后,对产品的要求更高,对成本与监管所产生的费用也有增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促进了品牌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开始成立始终把产品质量标准放在首位,以国标检测为前置条件。
当然,这也是即使电商如此发达,还有更多人选择百货商场购物的原因,毕竟除了实物体验的感觉,产品质量与商场品牌的背书也是让更多消费者放心的地方。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市场监管对商场和供应商都是严厉的处理措施对待。虽然现在国家对电商产品的监管也在加大加严,但是实质上仍然不及实体商场的监管力度。
至2018年年底,公司直营渠道拓展取得较大进度,直营门店扩张到13家,基本上以深圳市区内大商场为主,年度营业额也有一定增长,实现基本盈利。同时拓展了内地二个直营店,东莞、惠州、珠海都有进驻试点,期间也有因为某百货与某生鲜巨头合作改造,导致门店数量有增有减,也产生了一些成本浪费。
一方面市场需求、品牌建设需求,百货渠道要加大拓展门店,所聘请CEO提出更多的拓展计划,市场总监给出了一个2019百店规划,其中直营门店目标数量30个,看似前途无限,却步步为艰,因为要考虑成本与投入比。
而另一方面当直面资金成本的预算时,单纯一个门店的成本投入约为30万,作为投资方理应注重的成本投入与回报,这个品牌前面五年的时间只有不停的投入没有创收,财报的数字并不好看。
本来按照既定经营模式与规划,公司直营门店数量是15家以内,营业额2000万以内,管理成本不会直线上升,超过这个数量时,管理规模与成本又会再上一台阶,和升级打怪类似,想提高战斗力,又要提高一个等级。
讲到现在,假如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公司的发展定个位,那只能是初见曙光,并且是付出血的代价后。这也是我所想讲的,创业拼刺刀前仅有勇气还是万万不够的,还需要精力、时间和金钱成本。
想到哪写到哪,算是自己的总结,简书的好处是方便编辑,方便打包,算是素材吧,以后有空想翻起时再完善。
2020年2月17日避疫于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