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 星期一 晴
大宝小宝因为生日的月份大,所以尽管我们继续上大班,但她们认识的好多朋友今天都成了小学生。于是我最近接收到了不少关于小学的信息。
有好几个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家长,让孩子去高新区上学了,因为在西安人眼中普遍认为高新区的教育水平在全西安是最顶尖的。所以哪怕不堵车的情况下自己开车接送单程就要半个小时以上,他们也愿意。有位原本住在一个小区的家长把房子卖了,带孩子回了宝鸡,因为觉得西安的教育太卷了,想要回去躺平。结果回宝鸡的孩子晚上8:00放学,一个班59个孩子,而我们学区的孩子,不延点4:30放学,延点6:10,一个班45个孩子。
其实每个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都有诸多的考量,都想要做出一个符合自己内心的最优选项。曾经我也很纠结,纠结孩子该去高新还是留在居住地上学,纠结该不该去摇号,纠结两个孩子放一个班还是分开放。庆幸自己遇到老魏咖啡馆的时间刚刚好,让我提早结束了这种焦虑,也和做老师的朋友聊过,她告诉我:不要迷恋名校,名校的成绩是筛选出来的,你的孩子是那块材料可以去卷,但是如果不是呢,是容易给孩子卷出心理问题的。我觉得她说得对。魏老师也时常说:“小学的成绩是具有欺骗性的!”所以,我选择就让孩子们就近入学。
也问过同样双胞胎的家长,让孩子们分开还是放一个班,更多的声音是:“当然放一起了!你不知道上学有多少需要打卡的东西,两个孩子一个班,作业一样,就一起打卡了,不然你根本弄不过来!家长会你都不好开!学校活动怎么办?”但是我的心里不想接受这个选项,也可能是因为我对到底要打多少卡并没有真的感受过,所以觉得无非就是自己费点事的事情嘛!没什么大不了,要真的对孩子好才行。我带她们打卡英语时,总能看到姐姐带着妹妹读,妹妹呢,总是姐姐先开了头以后才说,好些时候你还感到她在后面乱说,常常让你觉得妹妹不太知道怎么读。但是有一段时间,我让她们各录各的,我发现妹妹其实说得和姐姐一样好。和她们玩数学游戏,妹妹那个小脑瓜,几乎你说一遍她就知道了,而姐姐要多考虑考虑,其实姐姐完全能够做出来,只是需要的时间比妹妹多一些而已,而那个时候妹妹可能已经按照你刚刚给出的题目自己又给自己出了一道,再自己回答了,还追问你对不对。所以我觉得,把她们放在一起,很容易让别人把她们放在一起去比较,也很容易因为一个在某一方面表现亮眼而遮住了另一个的光芒。魏老师也在一次直播中说过,孩子们会在学校里找位置,两个孩子分开其实更容易让人看见他们的优秀,我也这么觉得。
开学了,又该给她们写成长记录本了。是我们上幼儿园以后老师发起的,每半个月会给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记录本上写上孩子最近的情况,家长拿回来看,看完后也可以写上自己最近对孩子的观察。翻开这个记录本,我发现孩子的成长就是那么悄无声息又那么明显。刚入学的时候,我对大宝的担心是,她看起来并不想要去交朋友,比起和其他孩子玩,更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现在的她,俨然是一个社交小达人,不管是大人小孩,认识不认识,她都能和人聊上好一会天。
给她们报了九朵老师的长文挑战课,下周一开始上课,今天老师发了一个视频让家长们先学习一下,大概就是讲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着急,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是很快的,但是不要打击孩子们的兴趣。我深以为然,我们之前学英语的时候,就会要求孩子同样的绘本连看两周,第三周要求孩子跟读,第四周让孩子复述,有时候第三周你还觉得孩子那句子根本都读不下来,第四周你稍稍提醒一下,孩子自己真的大致就能说下来。我们读蒙学时也是一样,读《三字经》那么多的字,最开始就只能跟读,读到5、6遍的时候,好多都背了下来,后来的《千字文》、《小儿语》,哪怕最开始读的时候磕磕绊绊,每天你们只花那么十分钟,几遍之后,你感到自己都只记得其中很小一部分的时候,孩子们大部分都记住了。真的是很神奇的事情。
今天会是孩子们第一天写作业的日子。据老师说,上周她们已经问过好多次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写作业?”我也很好奇,她们第一次写作业会是什么感觉。我猜会很兴奋也有些心满意足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听到她们说:“怎么又要写作业啊?写作业好烦啊!”希望那一天来得晚一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