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一些家长用的是逼迫的方式,但有压迫就有反抗。如果开头反抗不了,他就会在过程中反抗,磨蹭、拖延、心不在焉等等,都是他们的反抗模式。虽然有了开头,过程却身心分裂,结果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当我们一次次加大逼迫的力度却再也无力回天之后,一切就很难挽回了。所以,不建议你逼迫孩子,而是采用启动的方式。
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启动了一种状态,后续就容易多了。其实孩子的主动写作业、主动学习状态也是可以启动的。曾有一位妈妈从陪孩子玩游戏渐渐过渡到课本知识上,顺利完成了学习模式的启动。
如何启动孩子学习状态?
一、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入手。一位妈妈曾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原先是外婆陪孩子写作业,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愿意再写了。好不容易被吼着坐到桌前,也是磨磨蹭蹭的,一点作业都要写几个小时。后来,她自己来陪。几次后孩子开始主动写作业了,并写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这位妈妈用了什么绝招?妈妈自己先准备了一些孩子喜欢的画,让孩子在上面题字,告诉她题得好看就送给她。孩子很有兴趣,开始在上面认真写字。等她写完,妈妈就惊喜地夸她:原来你还这么认真,这么有天赋,字写得这么好看!
于是,孩子从抗拒写字变得开始喜欢书写,她越写越好,妈妈趁势自然地引导她到学习和写作业上,受到表扬的孩子,再也没有抗拒作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得到了妈妈的欣赏,同时也看到了好的反馈效果。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反馈效应”: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结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对结果有所了解,就可以强化他的成就感,他就会更加努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
同样的,当孩子的学习行为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对学习结果有所了解,他也会更加拥有主动努力的动力。所以,父母的及时欣赏与鼓励,对孩子学习是一种动力。考试也是一种反馈,如果孩子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也会促进他不断继续努力。
二、从容易做的事情入手
一件事情如果让人觉得很难,他可能就会逃避,也就无法启动。所以,启动要从容易做的事情入手。
心理学上有一种登门槛效应,揭示了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通常习惯先接受较小的要求和任务,再慢慢接受较大的要求和任务。
这个“登门槛效应”,是指人们一旦答应了别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对方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他也会爽快地接受。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前后言行一致的人。即使对方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但为了维护一贯的良好印象,人们还是会继续答应的。
比如,在工作中,一些领导担心给下属工作太繁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时,常常会将一个复杂的项目分解为多个较小的任务,当第一个简单的任务完成后,他再接着分配更难的任务,直到完成整个项目。
当我们要求孩子开始学习时,可以先提出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小小学习任务,比如,写他觉得比较容易完成的某项小作业。等他有了成就感,再给他贴上主动学习等积极标签,通过这样的反馈效应渐渐改变他的心态,再循序渐进地增加任务和要求。
当我们希望孩子学习进步时,也可以从小的要求做起,比如让孩子某科成绩先提高1-5分,或排名上升一名,这样长期下来,孩子也会拥有越来越大的进步。这时,培养他的主动写作业和学习习惯已不再是一件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