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下

01
你懂你的父亲吗?
问的你,也问的我自己。
父亲是个太神秘的存在,他是一个男人的代名词,他的前二十几年你没有参与,所以你不知道他在拥有父亲这个身份前,到底是个倔强如你或者幼稚如你的男孩,还是一个憧憬新奇和未来的少年。你只知道,你从记事起,他就板着一张脸,或许不常对你动手,但总是不冷不热,好像一块铁板,碰着了觉得硬,摸着了觉得冷。
我是个女孩,即便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我也做不到像个贴己人儿一样懂我的父亲,我不懂他为什么可以在一个并不好的公司一呆就是十几年,不懂他为什么总是执着于抗战谍战片,不懂他为何对妈妈时而喝令时而又逗弄,不懂,真是不懂。
我想,如果我是个男孩,顽皮、叛逆、沉默,我可能会更加不懂生命中的这个男人,就像《步履不停》中不懂父亲的儿子一样。
怎样用最简单的词语来介绍《步履不停》这部影片呢?一次久别重逢?一次家庭聚会?一本读不透的亲情书,一部浓缩的人生剪影?还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都可以。
电影情节很简单,离家在外工作的儿子娶了一位单身妈妈,在大哥忌日这天回到家中聚餐,两顿饭,一次徒步扫墓,最后一场告别。
在父亲眼中,儿子是个违背自己期望,没继承家业医人伤痛,反而不学无术做了一名修补名画的“抗老化”医生。在儿子眼中,父亲是个冥顽不灵,固执己见,沉默寡言又看不起自己职业的被时代淘汰的乡村郎中。
两人互相不理解,却又非常在意对方的看法,尴尬的相处模式恰如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模样。
看见厕所安装的扶手和地上堆积的碎砖片,儿子会担心;看见老伴儿可以和孩子们愉快聊天,自己却干坐着不知怎么开口,父亲会沉默离席;听见父亲瞧不起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儿子会心底一凉,冷着脸反驳;听见女儿敲门,明明无所事事,父亲也会手忙脚乱装作很忙......
这些不都是我们和父母相处时的真实写照吗?万千想法万千爱,心疼的话在脑中演练千百遍,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算了,这么多年都没说过情呀爱的,不照样长大了吗?人生长着呢,以后还有机会回来看你们,下一次,一定做到更好。
坐在回程的车上,回过头看车外努力挥手的父母,你是否也会这么想。
下一次?下一次回来时,儿子有了车,母亲却终究没能坐上;父亲去世了,儿子还是没陪他看一场球赛;羞涩地拒绝了母亲的握手,可反悔了,哪还有那双手在空中等待。

02
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是个赶路的旅人,要么使劲跑,要么慢慢走,却唯独停不下来。如果像久停复播的《极限挑战》一样,把时间带上刻度,那么每一段都有人加入,有人不得不停下脚步,对你挥手,我走不动了,你继续走吧,我在后面看着你。
这时,我们回过头去看,才发现我们走了这么久的路,其实就一眨眼的距离,我们一直埋头赶路,却没注意到路上的风景竟会这么美,身边的人竟会这么珍贵,该摘一朵戴在他们头上的。
为什么早没想到呢?为什么早没行动呢?
哦,是我们自以为下次还有机会。
没打的电话,明天再打吧,反正我一打他就会接;没吃够的饭菜,下次回来再吃吧,反正只要我回去他就会大张旗鼓;没说出口的我爱你,其实他应该懂的吧,不说也行;没化解的心结,期待时间来慢慢解开吧......
可往往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采访路人对父亲的看法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可惜来不及了”,想吃的溜肥肠再也吃不到了,想打通电话,对方已经听不懂了,想给的陪伴,却没了那个人了。
老生常谈的“子欲养而亲不在”,好像自己都懂,可到头来没有这个遗憾的却很少。
父母双亡的妈妈每年过节孝敬奶奶时,总会在背地里偷偷跟我说,要是当初我也能这么孝敬我爸妈就好了,我就不该在他们生病的时候还去上班......
邻居姐姐的父亲突然心脏病发去世后,她始终接受不了那个软弱的爸爸已经离去,抱着全家福大哭,我以后跟谁吵去啊!我错了......
而我,在外地上学,甚至可能会在外地上班安家,我想“慢半拍”这个悔恨终究会避免不了吧。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半拍。无论多小心翼翼,人生终会错过一些事情。
慢半拍是生活常态,但是我们却总是习惯等待,在希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