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在一个构造方法中写了30个参数,老板看了想骂人

我在一个构造方法中写了30个参数,老板看了想骂人

作者: 愚公要移山 | 来源:发表于2020-12-26 15:10 被阅读0次

本文基于《Effective Java》一书中的第二条;

前言

一般我们写参数如果写个一两个,那就可以了,如果写七八个,那就有点难受了。如果写十几个?尼玛,难受,我要去缓缓。

image

于是乎,一种新的方法策略运用而生。那就是builder模式,在构造方法的参数过多时,可以方便的进行创建一个类对象。所以本文的中心主旨一句话总结:当构造方法的参数过多时,推荐使用builder模式

既然推荐使用builder模式,那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一下如果不使用builder模式有什么缺点。

一、传统方式的缺点

1、可伸缩构造方法

可伸缩构造方法就是我们平时书写最常见的那种,请看下文代码;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int id; //必要
    private String name;//必要
    private int age; //可选
    private int sclass; //可选
    private int height;//可选
    private float weight;//可选
    private float score;//可选
    //构造函数1:默认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
    //构造方法2:必要字段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int id, String name)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构造方法3:全部字段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int id, String name, int age, int sclass, int height, float weight, float score) {
        super();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class = sclass;
        this.height = height;
        this.weight = weight;
        this.score = score;
    }
}

下面如果我们要创建一个Student类,一般这样创建,看下面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可伸缩构造方法
        Student student1 = new Student();
        Student student2 = new Student(1,"愚公要移山");
        Student student3 = new Student(2,"愚公要移山",18,1,175,120,99);
    }
}

现在我们列举了一个具有七个字段的例子,比较容易理解,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有什么缺点:

缺点1:反转字段,编译器不会报错

比如上面的字段里面有一个weight和一个score,都是float类型,如果再new一个Student类时,不小心写反了,编译器不会察觉。

缺点2:难以理解

这里只是七个字段,如果有十几个,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去Student类中去查看,看看第几个参数应该写哪些东西,实在是比较麻烦。用户在看到这个Student(2,"愚公要移山",18,1,175,120,99)无法理解每一个字段属性代表的是什么含义。

缺点3:不想设置的参数,却不得不设置值

有时候我们的Student只想着设置ID、name和age字段,其他的无关紧要,但是这种模式必须要设置所有的属性值。

既然上面有这些缺点,我们可能还想到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javaBean。

2、javaBean模式

先看javaBean模式如何写的。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int id; //必要
    private String name;//必要
    private int age; //可选
    private int sclass; //可选
    private int height;//可选
    private float weight;//可选
    private float score;//可选
    //构造函数1:默认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
    //getter和setter方法
    public int getId() {return id;}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this.id = id;}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public int getAge() {return age;}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this.age = age;}
    public int getSclass() {return sclass;}
    public void setSclass(int sclass) {this.sclass = sclass;}
    public int getHeight() {return height;}
    public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this.height = height;}
    public float getWeight() {return weight;}
    public void setWeight(float weight) {this.weight = weight;}
    public float getScore() {return score;}
    public void setScore(float score) {this.score = score;};
}

这种模式,看起来还比较舒服,只是设置了相应的getter和setter方法。再来看看如何使用这种方式去new一个Student类。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javaBean模式
        Student student1 = new Student();
        student1.setId(1);
        student1.setName("愚公要移山");
        student1.setSclass(1);
        student1.setWeight(180);
        student1.setHeight(175);
        student1.setScore(100);
        student1.setAge(20);
    }
}

这样看起来还可以,不过这只是我自己一个一个敲出来的。实际在用的时候就知道同样恶心了,现在来总结一波他的缺点。

缺点1:构造过程中 JavaBean可能处于不一致的状态

JavaBeans 模式本身有严重的缺陷。由于构造方法在多次调用中被分割,所以在构造过程中 JavaBean
可能处于不一致的状态。该类没有通过检查构造参数参数的有效性来执行一致性的选项。在不一致的状态下尝试使用对象可能会导致与包含 bug 的代码大相径庭的错误,因此很难调试。

说一下我对其的理解,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的student1对象被多次调用了set方法,但是可能有时候在用到这个bean时,剩下的setter方法还没有做完,于是再次调用时发现同一个javaBean呈现出了两种状态。于是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

缺点2:无法保证javaBean的不可变性

使用第一种模式可伸缩构造方法实例化之后不会更改可变性,所有的数据都是确定好了的。也可以保证线程安全。但是提供了setter方法,就不能保证了。比如: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javaBean模式
        Student student1 = new Student();
        student1.setId(1);
        student1.setName("愚公要移山");
        student1.setSclass(1);
        student1.setWeight(180);
        student1.setHeight(175);
        student1.setScore(100);
        student1.setAge(20);
        System.out.println(student1.getName());
        student1.setName("冯冬冬");
        System.out.println(student1.getName());
    }
}
//输出结果:愚公要移山  冯冬冬

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对Student对象设置多次name,前后是不一致的状态。

既然前面两种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今天的主题builder模式,

二、builder模式

还是老样子,我们先看看builder模式长得什么样子。再来分析一下他的优缺点。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int id; // 必要
    private String name;// 必要
    private int age; // 可选
    private int sclass; // 可选
    private int height;// 可选
    private float weight;// 可选
    private float score;// 可选
    public Student(Builder builder) {
        this.id = builder.id;
        this.name = builder.name;
        this.age = builder.age;
        this.sclass = builder.sclass;
        this.height = builder.height;
        this.weight = builder.weight;
        this.score = builder.score;
    }
    public static class Builder {
        private int id; // 必要
        private String name;// 必要
        private int age; // 可选
        private int sclass; // 可选
        private int height;// 可选
        private float weight;// 可选
        private float score;// 可选
        // 必要参数的构造方法
        public Builder(int id, String name)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public Builder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Sclass(int sclass) {
            this.sclass = sclass;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Height(int height) {
            this.height = height;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Weight(float weight) {
            this.weight = weight;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Score(float score) {
            this.score = score;
            return this;
        }
        // 对外提供的
        public Student build() {
            return new Student(this);
        }
    }
}

上面的代码是在内部构造了一个Builder类,然后我们看看如何去使用。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Builder模式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Builder(1, "愚公要移山")
                .setAge(20)
                .setHeight(175)
                .setSclass(1)
                .setScore(100)
                .setWeight(100).build();
    }
}

这本书中对其的缺点也进行了介绍,很直观可以看到,Student类中的代码量增加了很多。但是Student类,我们只需要写一次,这却为我们创建对象带来了方便。

优点1:不存在反转字段的情况

上面可以看出,每次添加新字段值的时候是通过set方式进行的。具有javaBean的优点。

优点2:灵活构造参数

我们把必要的字段一写,那些非必要的字段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是不是要set。

优点3:不存在不一致状态

使用builder模式,对象的创建必须要等到build完成才可以。

优点4:使用灵活

单个 builder 可以重复使用来构建多个对象。 builder 的参数可以在构建方法的调用之间进行调整,以改变创建的对象。 builder 可以在创建对象时自动填充一些属性,例如每次创建对象时增加的序列号。

缺点:

为了创建对象,首先必须创建它的 builder。虽然创建这个 builder 的成本在实践中不太可能被注意到,但在性能关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且,builder 模式比伸缩构造方法模式更冗长,因此只有在有足够的参数时才值得使用它,比如四个或更多。

但是,如果从构造方法或静态工厂开始,并切换到 builder,当类演化到参数数量失控的时候,过时的构造方法或静态工厂就会面临尴尬的处境。因此,所以,最好从一开始就创建一个 builder。

总结

如果我们的参数比较多时,builder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比较少时,由于Builder本身也是个对象占用一定的资源,所以还是使用可伸缩或者是javaBean的那种模式比较好。

相关文章

  • 我在一个构造方法中写了30个参数,老板看了想骂人

    本文基于《Effective Java》一书中的第二条; 前言 一般我们写参数如果写个一两个,那就可以了,如果写七...

  • 自定义View时不同的构造函数的意义

    一个参数的构造方法,用于直接在Java代码中实例化控件;两个参数的构造方法,用于在xml中使用,通过findvie...

  • java练习题

    1、继承中的构造方法 输出:父类无参数的构造方法子类有参数的构造方法400 输出: ABeijingBShangh...

  • Java的多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 在Java中,如果一个类没有定义构造方法,编译器会自动为我们生成一个默认构造方法,它没有参数,也没有执行...

  • Java_构造方法

    1.父类中,默认构造方法是没有参数的;如果有参数,在子类中调用的时候,必须通过super关键字指明父类中的构造方法...

  • Scroller源码解析

    1.构造方法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到有三个构造方法,默认通过一个参数的构造方法调两个参数的构造方法,再通过两个参数的构...

  • PHP构造方法

    1.在一个类里面创建"构造方法" (第一个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第二个是带参数的构造方法) 2.析构函数作用 -1...

  • 2021-06-18 java面经更新

    在 Java 中定义一个不做事且没有参数的构造方法的作用Java 程序在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之前,如果没有用 sup...

  • 第五章 货物管理

    构造方法的重载 构造方法的重载是指在同一个类中存在着若干个具有不同参数列表的构造方法。有时在一个类定义内可能出现多...

  • Builder模式

    构造方法的缺陷 开发过程中,我们可能碰到过要创建一个对象,但他的参数非常的多。直接使用多个参数的构造方法的话,非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一个构造方法中写了30个参数,老板看了想骂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rg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