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曾论述过养生之道,他所强调的养生之道关键在于“道”。符合道的要求,不偏不倚,顺应自然与天道,能维持自己的性命。
文中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论述养生之道,文惠君赞叹:“技盖至此乎!”但庖丁却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把刀用了十九年,牛也解剖过千头,但刀刃像)新的。若不是顺着牛的生理结构去解剖,刀子碰到关节骨头,怎么会用十九年之久?
庄子以此来揭示“道”的重要之处,人也只有符合自然的规律,符合人类生长的规律,才能得到养生。
在养生主一文中,庄子还用老聃去世的故事来阐明事理。老聃去世,他的弟子前去凭吊,秦失同样前去凭吊,“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这是令人费解的,哭三声就算是吊丧,未免不合适,但秦失却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喂是帝之县解。”
在此,秦失把生死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自然界有它发展的规律,草木春夏青绿而秋冬萎谢,春日种子萌发生长,秋日有所收获。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有生死也是正常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不必太过看中生死。当你不过分忧虑,不过分担心死亡的时候,那么长寿也会到来。
中医里讲究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过悲不好,过喜也不好,这都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平静淡泊才更有利于养生。我们难以达到庄子所述的逍遥境界,达到安之若命的状态也并非易事,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喜大悲,不要斤斤计较,看淡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就离养生的境界更进一步了。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级 马付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