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学霸打卡·Day59课后实践】
我是学霸,我的打卡如下:
这是2018年10月2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9.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专注的节奏】
与脑力充电三部曲的见缝插针充电、每日充电、休息日充电相对应,专注的节奏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次专注、一天的专注、一周/月/年的专注。专注的节奏就是去有意识地管理脑力精力。
【1.1 一次专注】
从之前脑力精力管理的学习可知:专注工作才能产生价值,专注学习才能带来大脑的永久改变。所以专注是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生,值得花时间培养。
所谓一次专注是指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性专注。主要用于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期间可以有喝水、去洗手间等简单活动,只要没有打断和干扰到原有的思路,都可算是一次性的专注时间。这种一次专注的时长与一项任务的所需时长有关(前提条件是已经关闭了微信、邮件等干扰源)。
为什么现代社会很多人难以做到专注?一是个人原因,学生时代有学校的45分钟上课+10分钟课间休息的硬性要求,基本能做到专注,但是毕业后对自己放松了要求,难以做到专注,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专注的重要性;二是科技是元凶,手机、电脑等干扰源导致人们难以做到专注,会时不时想去刷下手机微信、微博等,有些人的工作需要不时地查收邮件,这也是影响因素。
那么如果人们意识到了专注的重要性,应该如何培养专注力呢?
专注时长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习得的能力。从小到大,小步快跑。从10或15分钟的专注开始练习,不断延长到25分钟(番茄钟、日本动漫的时间)、45分钟(学校上课的时间),最后到90分钟(昼夜节律的周期),再到一件任务的数小时专注。
【1.2 一天的专注】
所谓的一天的专注是指高专注——放松——高专注——放松的节奏。其中放松包括休息和过渡时间。休息指的是什么都不干,如站起来伸个懒腰、吃个零食、与同事闲聊几句、散散步等其他日间修复方式(可以链接到“碎片化时间”的加·碎片时间,也可以链接到体力和脑力精力管理中的运动和其他日间修复方式)。过渡时间是指在两个高专注的任务之间,插入的集中处理事务型任务等简单和轻松的事情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回复事务邮件、寄个快递等,可以链接到“日清单”中的黄色任务之间穿插绿色任务。
在实施一天的专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事项:
一天之中,越往后精力值越低,专注力也越弱。早晨和上午精力值最高。
也有例外情况,午休或运动之后,紧接着会出现一个精力恢复的高峰,即高精力时段。
好钢用在刀刃上。上午和刚恢复后的高精力时段里,安排要事。日清单中的“要事安排在上午”。
离线时间是黄金时间,处理高专注的工作。
【1.3 一周/月/年的专注】
前面的一次专注和一天的专注中,我们都是关注专注的情形。而在一周/月/年的专注中,我们要主要关注例外情况,也就是“不专注”的情形,然后想方设法去利用或者改变这种情形。例如如果一周中某天的某个阶段总是难以专注,可以考虑调整安排,做些能够专注的事情。
2.我的实践:
1)对我来说,一周中经常难以做到专注的是周五晚上。因为感觉马上要到休息日了,心理上觉得到休息时间了,不需要专注了;本周的周计划中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松懈了;想要在周五晚上与朋友聚会、休闲娱乐……
那么我应该如何提高和优化专注力较低的时间段内呢?可以化被动式休闲为主动式休闲,安排看日剧、日本动漫、电影等,但是要带着目的去看。
2)一年中较难专注的月份:对我来说是寒假(春节前后各一两周)、暑假(7月中旬~8月)。如何规划和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段?提前制定计划,预约相关活动。国内长途旅行/国外旅行;回老家10天到2周,制造与家人的精心时刻;报名网络课程/培训,培养兴趣/技能等。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无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补听9.2的课,立即完成课后实践日志,并将9.4的内容“化被动式休闲为主动式休闲”用到规划一周专注中较难专注的时间段,做到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