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考试或者考证的路上,大家犯过迷糊吗?
记得去年,我在考专业证的时候,那时候工作又忙又累,又经常熬夜、加班,真的身心疲惫,没有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准备考试了。
在离考试就剩一个多月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一点准备都没有,什么都没记住。
好几本书堆在自己面前,却不知道该从哪一本看起,因为感觉所有的书都要从头开始看。
买的视频课,落下了好多好多,几乎都没有时间听,也不知道该从哪儿听起了。
一时间,人就变得很焦虑,如果说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也丝毫不夸张。
总觉得自己肯定考不过了,都有一种想放弃的念头了。
就在这时,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位前辈,改变了我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前辈我问备考的怎么样,我就说了自己的状况。
前辈表示能够理解,在那种情况下确实没什么时间和精力看书,但他给我讲起了他考试的经验。
前辈说:“一定要多做题。”
我疑惑的问道:“做题真的有用吗?我觉得没什么用啊,书都没看完,知识点都没记住,去做题的话,不就是瞎蒙吗?又有什么用呢?”
没想到前辈非常肯定的说到:“有用,真的有用,我考了好几个证书,都是靠做题考过的,而且都是一次性过。”
我当时非常的惊讶,因为我们的专业证能够一次性考过,那都是很不容易的,可他每一个都是一次性考过,使我不得不相信做题是有用的。
我又一次惊讶的问道:“真的假的?”
前辈很认真的说到:“真的有用,因为中国的考试模式就是做题,而一个题目就是一个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当你会做了一类题目,还怕不明白那个题所考的知识点吗?跟学生考试是一样的,发现没有,其实很多的学生都是做在题,不全是靠看书,当会做一道题之后,你们那类题的知识点自然而然的就会了。”
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前辈说的很有道理,我也能开始接受他的观点。
其实,像“考试要多做题”、“尤其是数理化,更要多做题”,这样类似的话,很多人都跟我说过,但我一直都很难认同。
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总是觉得如果书上的知识点没有弄明白,那题目根本就不会做,如果在没有看书把知识点背下来的前提下就直接去做题的话,要么瞎蒙,要么就做错,总之一个结果,就是做错,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就一直在看书背知识点,很少做题。
之前也没有人像前辈那样跟我解释的那么清楚,自然也没有说服我去改变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就一直困在自己思维里面,接纳不了新的方法,自我封闭,接受不到新的信息,也就无法进步。
当听了前辈的建议后,我将信将疑的,死马当活马医,觉得反正最后一个月了,看书肯定来不及了,那就开始做题吧,考的过就过,考不过明年再来就是了。
于是我就放下了书和教学视频,全身心的开始做题,只要有时间就做题。
现在做题也很方便,就在手机软件上面做,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也不用带着书那么麻烦了。
之前也做了一些题目,我全部清零,一切从头开始。
当时自己也做了一个错题集,把做错了的题手抄一遍,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到手机上面,方便随时查看。
有一次在做题的时候,同一道题目,我做第一遍的时候,不会做,就瞎蒙,结果不出所料的错了,由于这个题的知识点我没有记过,甚至可以说我连题目都没有弄明白,所以,连答案都懒得去记。
可是当我接着往后面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类题目出现了好几次,可我依然做错。
我也意识到这类题的知识点应该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做错两三遍之后,我就强迫自己把答案背下来。
在后面专门做错题集的时候,在错了很多遍以后,我竟然第一时间就能选对答案,也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懂得了,也记住那个题的知识点。
而在考试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真的出现了那一类题目,虽然题目变了,但知识点没有改变。
在考试时看到曾经做过的题,那一瞬间真的好开心。很幸运,我不仅真的考过了,而且还超出了分数线二十多分,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意料。
我也突然明白,原来真的可以通过做题就能记住一个知识点,也能抓住哪些知识点是重点。
我也意识到原来的自己一直都在自我封闭,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也拒绝一切外来的信息,这样只会止步不前,也无法吸取更好的经验,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若想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前提是要懂得改变自我的固有思维,才能能够做到去接纳更好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