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托名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儒家典籍,现存十卷四十四篇,相传原著于西汉时由孔子后裔编录,魏晋时期经王肃重新整理注释后广泛流传。内容涵盖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教育理念、治国方略等,体例与《论语》类似但篇幅更丰、叙事更详。在宋明理学发展中备受关注,其原始儒学融合德行教化与治国之道的论述,如强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社会治理逻辑,深刻影响了后世士人精神的塑造。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
树想静止而风不停吹,子女想赡养父母而父母已等不及。
2、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孔子家语·三恕》
年少不学习,成年便无能力;年老不育人,死后无人怀念。这是儒家“教学相长”生生不息的注脚。
3、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孔子家语·六本》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行胜于言”是区分品德高下的标准,呼应《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
——《孔子家语·六本》
不了解儿子,就看他父亲;不了解某人,就看他朋友;不了解君主,就看他任用的人。
《孔子家语》更多名句欣赏
6、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
7、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8、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孔子家语·观周》
9、美功不伐,贵位不善。
——《孔子家语·弟子行》
10、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1、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孔子家语·六本》
12、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13、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孔子家语·六本》
14、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15、为政在于得人。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16、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孔子家语·在厄》
17、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18、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孔子家语·三恕》
19、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孔子家语·在厄》
20、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孔子家语·六本》
21、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
——《孔子家语·六本》
22、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
——《孔子家语·入官》
23、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
——《孔子家语·六本》
24、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
——《孔子家语·五仪解》
25、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
——《孔子家语·五仪解》
26、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
——《孔子家语·贤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