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自得其乐学论语
公冶长篇第八:不轻许其仁,但明言其才

公冶长篇第八:不轻许其仁,但明言其才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10:39 被阅读4次

原文:

        孟武伯问曰:“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路、冉求(即文中的求)、公孙赤(即文中的赤)三个人,可以说,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冉求更是孔门四科十哲中的政事科之人。当孟武伯向孔子询问这三个人的为人时,孔子给予了回答。对这三个人的仁,统一的回答是“不知其仁”,并对这三个人,一一指出了他们的才能:子路,在拥有千辆兵车之国,可以使其掌管军事,即有军事才能;冉求,在有千户居民的大邑,拥有百辆兵车的采邑,可以使其当邑长或总管,即拥有政事才能;公孙赤,穿戴礼服,立于朝中,可以接待兵客,即拥有外交才能。

        通过以上描述,能看出什么呢?首先,孔子不轻许仁。在孔子心中,仁应该是人之最高品德,对他的三个学生,既未说他们有仁,也未说明他们无仁,只说不知,说明仁道至大,仁道难求,孔子觉得他们在仁的道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都很优秀,能够独当一面了。其次,孔子对学生非常了解。对这三个学生,孔子对他们的才能、专长非常了解,同时也明白他们的短处,当老师能到这个地步,可谓尽心尽力了。由此可见,孔子的师德之高,很值得人学习,能被后世奉为老师的祖师爷,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冶长篇第八:不轻许其仁,但明言其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ws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