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各种方式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以前,可能写写日记,写写信件,后来可以用照相机,摄影机。但是,我看到的却是脑子,多数情况下,都是听说什么事情,晚上聊聊天,就过去了。也许是古代的传统,对于历史都是认后人评说。也许是每天发生太多事情,不值得记录,未来还不清晰,今日已经过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这就导致一种局面,没有完整的企业发展史,即使记录也散乱。发现这件事情的业内人士,猜想不在少数。为何无人填补空白,我们低调吗,还是知道这件事背后意味着什么。后者可能性更大,写历史就不简简单单讲故事这么轻松了。
要有几个条件,足够丰富的资料,能够接触足够的企业家,一定的刀笔力度,多年的伏案工作,缺一不可。幸好有一种人愿意跟自己较劲,愿意为一个情怀,付出自己时光。
历史开始的放大镜
在打开长卷看细节之前,有没有帮助我们理解那个不算遥远,却早已远去的社会。还好我们有一个放大镜——投机倒把。
如果一个人在乡间骑车,后座的框里装着三只以上的鸡鸭,到了另一个村庄,就犯了“投机倒把”罪。有人因此被批斗,坐牢,甚至被判处死刑。计划经济,拒绝个体散乱市场供给的行为,严重的性质在于有资本主义倾向。这个就上升为政治问题了。
所以后来敢于走上个体经营之路的人,都带有草莽精神,起初他们是脱离组织的人,没有固定的工作。甚至在民营企业工作,都是不是光彩的事情。只有大型的国营企业,能够享受殊荣。
但后来巨变天天发生,只有少数人真的看在眼里。个体户变成了“万元户”,人们才发现,时代真的变了,甚至变得让人艳羡。
故事的主角
企业史的主角都有哪些呢?有三个主角,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多为合资企业,外资参与)。其中,民营企业是生力军,这是意料之外的必然。现在企业都知道小企业充满了创造力,大企业体系庞杂,会主动分离出小单元,在不断利用这个特点。
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不是从十八路诸侯开始,需要更多的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