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转到父亲所在学校的, 到小学毕业一共和父亲在一个学校有两年半的时间。
这期间像这样给我留有很深印象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那样正式而隆重的运动会:一个乡镇小学,运动会检阅式上刀旗队飒爽英姿;腰鼓队、铜鼓队、号乐队响声震天;每个班的队伍穿戴整齐,昂首挺胸。主席台上领导观看,校园外是拥挤的家长。
记得有一次开运动会早晨五点多我就和父亲来到了学校,我穿着白衬衫,看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那布置主席台,心中有难以名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这之后再没经历过这种感觉的运动会。
还有我上过的阅读课。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贪婪的翻着一本又一本画报书,遇到好词好句都抄下来,根本无暇顾及其他,那种幸福和满足,不知道今天的孩子能不能体会。
参加工作后因为也是教师的原因,曾和同事讲起小学时上过的诗歌课。
老师拿着事先画好的画在那声情并茂的讲,下面的学生津津有味的听,没有现在的幻灯和动画,也没有人溜号,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小学之后我又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当了很多年初中教师,曾经的这样的心动和美好,不再有。
是因为那是童年吗?我的小学生活如果和父亲没有一点儿交集,我知道肯定不是这样的。
在这里真的要感谢一下父亲,是当年他一时的冲动让八周岁的我去离家六、七里地的他所在的学校上学。
每天早晨他骑车驼我上学,晚上放学我自己走回来。当时的理所当然,现在是蛮感动的。
总觉得在父亲身上有许多理想主义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他所在的小学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农村的若干实验点儿之一后发扬光大。
记得姐姐说过父亲曾把学校的广播体操变成全校师生扭秧歌,奇葩不?
父亲回家是很少谈工作的,但我知道,父亲二十来年在一个学校当校长,在家乡的学生、家长、同行中是有一定认可的。
得的证书是一方面,现在熟人提起他,还满是尊敬,小时觉得是理所当然,现在真心觉得并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