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障碍是指我们的潜意识防御机制,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如:生存,死亡,爱,被人重视与害怕自己毫无意义…
这些需求源于大脑颞叶区域最原始的部分——杏仁核。这是处理原始情绪的部分,所以其运作机制我们几乎无法感知和理解。它会让我们以本能反应简单化地处理问题,让我们渴望赞誉并视批评为一种攻击。尽管大脑更高级的部分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自己有利。
更高级的意识源于大脑皮层——前额皮层。这是大脑中最具有人类特征的部分,要比其他动物大得多。通过这一区域我们能清晰地感知自己的元认知决策,并应用逻辑和推理作出高级决策。可以说,前额皮层是人类的标签,也是人类的尊严。
理解了这些就可以认为其实有“两个我”一直在争夺对我的主控权。当我们产生:我怎么就又发脾气了?的想法时,答案是:较低层次的我战胜了深思熟虑的我。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沮丧,因为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觉察。
大脑是一个高度紧密连接的器官,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分区更为复杂。这里只采用通俗化的说法来分化。

思维盲点
思维方式会阻碍我们客观准确地看待事物,毕竟每个人的胃口都不一样。
就像看一幅画有些人能看到整体意象而忽略精微细节,反之亦然。这种差异是很自然的,我们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就连最聪颖的人也不例外。想要有效行事,就要让“找出真相”的需求压倒“自己正确”的需求。
这两大障碍造成的结果是:出现分歧时双方都会坚信自己是对的,交流往往会以争斗而告终。这是不理性的,会导致我们无法找出问题的本质进而做出最优的决策。
那么该如何克服这两大障碍呢?奉行头脑开放!训练自己用“反本能”的方式思考,通过自律和练习让自己变得有条理。在自己的短板上,要寻求擅长者的帮助。
与我们知道的东西相比,不知道的更为重要。要领会并感激双方“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抱着一种我时刻都会出错的态度来倾听。如果我是错的,搞明白就会有好处,如果是对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头脑封闭的代价十分高昂。认识自己的障碍,用痛苦来引导自己做高质量的思考。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做到头脑开放。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人的致命缺陷会导致可怕的结果,而假如能够弥补的话,本可以带来美好的结果。
而自我意识与思维盲点就是人们的致命缺陷,从而导致聪颖勤奋的人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