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
《人类简史》:你到底要追求个什么结果

《人类简史》:你到底要追求个什么结果

作者: 马拉松和它的跑者们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15:19 被阅读21次

人类,从一种毫不起眼的动物登上生物链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分享的这本《人类简史》将带你揭开所有的答案,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翻译:林俊宏;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人类简史》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三大线索讲述了人类发展历史,赫拉利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这本书的出版也让他一举成名,美国总统奥巴马、微软总裁盖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人对此书均有很高评价。

毫不起眼的人类

大约250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如尼安德特人、梭罗人、直立人、弗洛里斯人和智人等类似现代人的动物。长期以来,人类都是一种弱小、边缘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萤火虫、水母差不多,根本无足挂齿。虽然人类不断进化,能够站起来直立行走,但仍然会担心肉食动物的威胁,常常躲在强大的肉食动物后面,等着啃他们吃们剩下的骨头。直立行走虽然解放了双手可以做更多的事,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要撑着超大的头盖骨,所以人类经常要面对背疼、颈脖僵硬的代价,而对于女性来说,也增加了生育的风险,小猫小狗刚出生没几天就能独自觅食,而人类的婴儿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抚养。正因为母亲要抚养孩子无法获取食物,只能依靠家族成员的帮助,所以人类的社交关系就产生了。

一直到大约40万年前,使用火让人类迈出了一大步,逐渐登上食物链的顶端。火让人类开始能够烹饪,不仅食物的种类变多,同时咀嚼和消化的时间也大大缩短,过去吃生肉要花5个小时,现在吃熟食只要1个小时。除此之外,火可以把比人类更强大的动物吓走,可以生火取暖,可以把森林烧了获取食物。即便如此,当时人类的总量不足百万,对整体生态来说毫不起眼。

八卦让智人逆袭

在众多的人类中,智人是最弱小的一类,他没有尼安德特人魁梧、肌肉发达,没有弗洛里斯人制造石器的能力,和别的人类打架也总是输。但等到大约7万年前的时候,智人开始了逆袭之路,陆续将其他人类赶尽杀绝,同时不断扩张领地,甚至抵达了澳大利亚大陆。最终,智人成了人类最后的物种,关于智人如何将其他人类赶出历史舞台,目前还存在争辩,但大家的共识是: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这个时候被称为认知革命,人类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方式,而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人或狮子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一切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这就是智人的八卦能力,通过八卦可以让有共同语言的人合作共处,然后通过团队的力量战胜其他相对独立的人类。其它金字塔顶端的动物,要花上几百万年的时间,而智人转眼就登上顶端。作者也提出一个观点: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于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原始的富裕社会

原始社会,智人的生活主要是靠采集,他们不仅采集食物和原材料,同时也采集知识和技能。他们了解各种动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惯,知道季节的变化和很多狩猎技能。因此可以说远古的采集者是有史以来,最具有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了解,会比现代人更深更广更多样。

现代社会,人类平均每周工作至少40小时,而智人平均每三天打一次猎,每次3到6小时,早上8点离开部落,采采蘑菇、抓抓青蛙、偶尔躲一下老虎,等到中午就可以回家做午饭,其余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聊八卦、跟孩子玩耍或者自己放松放松,他们不用担心车祸或者工业污染,不用洗碗拖地,不用还信用卡……因此,只要不是儿童早夭,大多数人都能活到60岁,甚至超过80岁。最后,作者也表示,原始社会的很多生物的灭绝并不是因为气候变迁,而是因为智人迁徙扩张的猎杀。

史上最大的骗局

到了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采集狩猎为主向播种牧羊转变,这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然而,农业革命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轻松的生活方式,过去采集者只需要爬爬果树,追追瞪羚,而农民却需要从早到晚忙于种植。虽然食物总量增加了,但是却造成了人口爆炸,人类不断扩大耕地,人口密度也随之剧增,感染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情形比过去更加严重。种植这种原本看起来很划算的选择,变成了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因此作者认为农业革命是世上最大的一桩骗局。

为什么人类会犯下如此致命的误判?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我们想着努力工作,生活就会更加美好,但没想到孩子越来越多了,多出的小麦要给更多孩子分。同时对于单一食物来源的依赖,让人类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家里粮仓满满,又会引来盗贼和敌人。当人类发现这些问题时,已经没法回到过去。人类在历史上总在重蹈覆辙,如今我们把生活步调加速成了过去的10倍,却带来了整天的忙忙碌碌和焦躁不安。这也许就是奢侈生活的陷阱,值得现在人好好思考。

幻想构建了社会

农工革命后,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变小,开始了定居生活。定居后人类开始更多的担心未来,想象未来,“未来”成了人类心中小剧场的主要角色。人类的想象力开始极速奔驰,神灵、祖国、公司等社会连接相继出现,由想象所构建的社会秩序逐渐运作。那么,虚构的故事怎么支撑整个国家?作者举例美国的人权宣言中提到的平等和权力,正是因为美国人都相信这种这种社会秩序可以让社会稳定繁荣,因为它才会成为美国人的合作手册。

所以,如果你要问现在的社会规则为什么是这样,最终的答案会是没什么为什么,都是人类想象力发明的概念而已。我们相信某种概念,并不是因为它是客观现实,而是因为它可以提升人类合作效率,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但是想象构建的社会也是有风险的,就是只要人类不再相信,一切就会轰然倒塌,所以为了维持想象构建的秩序,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暴力胁迫。如此看来,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其实还挺心累的。

历史从无正义

人类基因中没有大规模合作的本能,那么人类的合作网络是如何维系的?简单来说就是想象构建的秩序和文字的发明弥补了我们基因中的不足。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人类需要担任特定的职业或者在社会上有具体的作用,人被分为了三六九等,白人/黑人、富人/穷人、男人/女人等概念被构想出来,奴隶制度、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社会不公平问题也因此产生。

不同的社会,大家想象出的阶级制度也不同,但是性别的阶级制度大家都共同认可。自从农业社会以来,大多数人类社会都是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男人占尽了世界的好处。很多关于男性该如何,女性该如何的规定也只是人类的想象,而不是生物天生的现实。例如肌肉理论,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因此要更多的体力劳动工作,于是男人就掌握了粮食生产,从而获得了社会权利。

人类的融合统一

各个国家因为想象出的社会秩序各不相同,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文化信仰。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各大帝国迅速发展,各大洲联系紧密,全球贸易化加强。公元前1000年间,三种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产生,大家相信同一套规则秩序才有可能让全人类在一起,变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金钱的出现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它让就算互不认识的可以携手合作。即便很多人说钱是万恶之源,但只有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的文化鸿沟,不会因为性别、宗教、种族或年龄等差异有所歧视。而要建立帝国维系,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战争屠杀,关于战争的功过众说纷纭,但天下的趋势总的来说是分久必合。正是因为所有的社会秩序都是人类想象的产物,所以他们非常脆弱,宗教的重要性就是让这些脆弱的构架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

发现自己的无知

在过去的500年里,人类的人口数量、生产总值、能量消耗等有了前所未有惊人的增长。人类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开始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科学革命之前,人类认为社会不再进步,整个世界只会停滞不前甚至恶化,人们都相信只要取得并应用新知识,就能解决疾病、贫穷、战争等问题。

尽管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政府和企业却都愿意为之大量投入,但是科学依然要受到政治、经济或宗教利益的干扰。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技能相同的两位生物学家,想要申请科研经费,甲教授想要研究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的疾病,乙教授想要研究奶牛被迫与后代分开后是否会抑郁。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哪位教授可以获得这笔经费?科学无法决定自己的优先级,但是出于经济角度考虑,甲教授更有可能得到经费,这并不是因为研究牛的乳房疾病比研究心理学更有趣,而是因为能够让乳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在战争年代,科研经费必然会优先用于研究武器。

资本主义经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他告诉我们,贪婪是好的,不仅仅是利己,也会让他人获益,经济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这个立论的基础必须是富人将利润用于新建工厂,雇佣新员工,扩大生产,而不是浪费在无生产力的活动上。因此,在资本主义教条的第一条就是: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资本主义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耗能源和原料,过去人们怕能源会用光,但实际科学研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研究出新能源,人类可供使用的能源和原料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过去因为资源有限,节俭是我们的口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过需求,那么问题来了,谁去买这些产品?这个时候消费主义开枝散叶,从双十一购物节就可以看出来,我们都已经变成了乖巧的消费者,如果不买东西,反而显得落伍了。

幸福快乐的日子

本书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扎心的问题:财富是否让我们找到了新的满足感?有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后,我们是否有用之不竭的快乐?和数万年以前的人相比,谁过的比较快乐?一般对于快乐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主观感到幸福”:快乐是种个人内在的感受,可能是因为当下直接的快感,或者对于长期生活方式的满足。对于快乐的计算方式,人们研究出了很多结论,例如有的人认为金钱会给人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效果就不明显了。有的人认为对于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的更重要,就算是贫穷且有病的人,如果身边有爱他的爱人和家庭,会比一个独身一身的亿万富翁更幸福快乐。

然而又有些人得出快乐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结论,所谓快乐,就是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人达成一致,并且可以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生命有意义,而且可以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这么说来,也挺有道理的,我们感到快乐不也是大脑告诉自己的吗?

《人类简史》包含了历史、生物、哲学、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知识,可以说知识点相当丰富,可以引发阅读者的无限思考。以上是我简要的分享,希望看到的朋友有所收获。

书单妙语

1.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2.鸟类会飞就是因为它们有翅膀,可不是因为有什么“飞的权利”。

3.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4.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噩运、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5.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6.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7.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在于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

8.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9.合久必分只是一时,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

相关文章

  • 《人类简史》:你到底要追求个什么结果

    人类,从一种毫不起眼的动物登上生物链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分享的这本《人类简史》...

  • 《人类简史》: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

    《人类简史》,一本另类的历史书。作者是30多岁年轻老外,出版问世两三年,始终稳居畅销榜。谈书之前,先回顾几个段子。...

  • 你到底要追求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无目标感,自从那种想向父母证明我是最好的那个孩子的动力没有了,也没有讲课的动力了,也没有分享的动力了...

  • 人类简史,到底说了什么

    认知革命: 东非的猴子~生了个黑猩猩~生了2个黑猩猩(人类是其中一只)(200万年前有很多人种(尼安德特人,直立人...

  • 《人类简史》到底讲了什么

    人类的进化史上,原始的打猎时代到农耕时代是个大骗局,因为人类并未从中的到任何好处,相反,有很多的坏处: 一,因为吃...

  • 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对快感的追求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地导致痛苦。

  • 各种“简史”

    D哥:“你有《人类简史》吗?” 小A:“哦,我没有那个,我有《时间简史》。” D哥:“什么,你竟然有《时间简史》,...

  • 从“奢侈生活陷阱”看混乱、积累和发展

    早读《人类简史》,读到这样一段:“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

  • 人生的最高价值是志于道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要知道什么是人生值得追求的境界,用普通的话来讲,人类要追求什么? 这个追求什么就是你的价值观。有些...

  • 人生的最高价值是志于道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要知道什么是人生值得追求的境界,用普通的话来讲,人类要追求什么? 这个追求什么就是你的价值观。有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简史》:你到底要追求个什么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mp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