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屡试不第——走进孟郊

屡试不第——走进孟郊

作者: 孟氏後裔 | 来源:发表于2025-01-02 13:56 被阅读0次

央视CCTV—1,最近推出了《第一动画乐园》节目,该剧“千秋诗颂”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游子吟》。《游子吟》已被编入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把《游子吟》它放在开篇之处,我顿感欣喜,孟郊毕竟是我们现代孟氏家族的先辈,也因为此再次落笔赘述。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后,明不聊生,大唐王朝也自此由盛及衰。

也就是这一年,孟郊的父亲昆山县尉孟庭玢早逝,家道中落。裴母只好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回到老家武康,母亲裴氏对年幼聪慧,可性格倔犟的孟郊,格外的偏爱并寄予厚望。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裴氏约带责备语气道:“骆宾王七岁就能写诗,你能啥?”,油灯下的母亲一边唠叨,一边听着督促着儿子功书。

在“只有读书,才能求得功名、光耀门楣”的母训鞭策下 ,孟郊便潜心学习。听着儿子滚瓜烂熟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出自诗人骆宾王的作品《咏鹅》)背诵诗歌,裴氏得到一点慰藉。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含辛茹苦的拉扯着三个孩子的裴氏,不遗余力的、一如既往支持孟郊学习,无怨无悔的竭力尽能的付出着。

孟郊第一次赴考,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首次参加科举考试。临行前,裴氏拿出家里仅有的积蓄,给儿子做盘缠。孟郊不忍心接受,母亲不乐意道:“你功成名就,就是最好的回报”,这一年他41岁;第二次赴考是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也就是第二年,参加第二次科举考试,时年42岁;第三次赴考是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时的孟郊年进46岁。

孟郊虽少负才名,但科举之路颇为坎坷,他奉母亲之命进京赶考,人至中年还让老母亲为自己操心,孟郊的心中自是凄苦不已。因而,第三次他准好充分的准备、暗自发奋努力,誓要进士及第。

所幸,皇天不负苦心人,孟郊在46岁这一年,终于考上进士。考中进士的喜讯,如同千金般的家书,慰藉着期盼已久的老母,慰藉着天下求取功名的莘莘学子。今天,也激励着不懈进取精神的一代代华夏儿女百折不挠,忍辱负重前行。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几十年磨一剑的孟郊,终于有了登科日。心中有梦,早晚都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人孟郊的事例,就是最好的锲而不舍的现身说法,儿子不辱母命,终于大器晚成。

我们可以想象,孟郊京城赶考,一路策马扬鞭、星夜兼程,背负自己的理想和母亲的厚望。胸有成竹、字字千金、句句精辟、落笔成章、挥毫而就、技压群雄,终于金榜题名,修成正果。

《登科后》,孟郊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一个活脱脱的现代高考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如释负重的心情、表情洋溢的兴奋画面栩栩如生的呈现在眼前。

相传那个年代,朝廷科举考试一般情况几年才举行一次,还得朝内有人暗中相助、举荐,当然品学兼优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孟郊一生,因多年不得志,追求学业的清苦和困顿潦倒,让他饱尝了求学之路的艰辛和漫长滋味。所以,他的诗抑郁顿挫,与贾岛二人的诗风孤峭奇峻 、风格独特、引人入胜。孟郊是远近闻名的孝子贤孙,他的“游子吟”就是最好写照 最质朴的写照。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中的至理名言理念,值得推崇、践行,应该视为人生警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假如没有《游子吟》,也许就少了几多《登科后》的狂喜;没了主观的努力便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因果轮回。

不论是学生时代,不论是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不论是步入各行各业,都应该孜孜不倦,潜心修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上进心放在心上,撒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为铸就人生阳光、朝气、不骄不馁勇往前行,留下平凡、绚烂的足迹努力前行……

来一首古诗:

                  古诗
        《贺孟郊登科后》
                孟氏後裔
          三寸金莲七尺男,
          万卷诗书登云天。
          不负慈母白发染,
          终得长安飞花溅。       

相关文章

  • 《游子吟》

    孟郊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 一生窘困潦倒,直...

  • 自欺欺人,骗己又害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七绝,《登科后》。孟郊家境贫寒,屡试不第。写过落第,再...

  • 《送孟东野序》韩愈

    【题解】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中唐著名诗人。他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屡试不第,花钱买官,作品有《官场现形记》60回。 ...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屡试不第,花钱买官,作品有《官场现形记》60回。 ...

  • 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前天晚上录了两条音频上传,昨天收到了两条回复: 一、接单建议: 有轻微的房间混响 。 解决方法: 1.不要在狭小有...

  • 悲哀

    生不逢时,愿不随心; 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爱而不得,厌而不弃; 欲死不能,活着不幸; 求雨得风,想富守穷; 才高...

  • 气的曾国藩七年不理他,左宗棠的情商有多低?

    左宗棠,以一个举人出身,屡试不第。在古代,这种身份如果不是皇亲国戚,基本是没有仕途前途的。但左宗棠却从乡下私塾先生...

  • 世间所有的开挂,说到底都是厚积薄发。

    1. 大事之前,必有相当长时间的自我积淀。 左宗棠年轻的时候屡试不第,考了很多次进士,依然榜上无名。 但他并不气馁...

  • 书生与狐妖的故事

    【一】 清朝年间,有一书生,书生从小便立志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奈何时运不济,数年来屡试不第。 书生黯然,又听邻村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屡试不第——走进孟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qq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