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成都班同学们:
这周,咱们经历了2天3次的打磨会,18个选题通过了4个。
虽然如此,4个通过的选题也需要大改重造……
战绩惨淡,但也属正常情况。
这就是一个试错提升的过程。
咱们被打了,被磨了,
那下一步该如何做这个分享呢?
————————————
【以终为始】
终点在哪儿?
台上的18分钟。
这是怎样的一个终点?
请闭眼想象

你站在台上做分享,台下坐着得到大学的同学……
OK,镜头定格到这儿“得到大学的同学”
——这就是咱们这次终点的核心:
为得到大学的同学带去价值。
这个核心就是此次分享的目标,明确了做事的目标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这里,再次明确一个共识:
得到大学不是一所演讲培训学校,所以目标不是“上台演讲”,不是你勇敢地站上台说18分钟话。
得到大学是一所帮助同学们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的大学,你作为学生,既是多元思维的学习者,也是其他同学多元思维的建设者。
——那咱们的分享目标更明确了:
要讲同学能吸收的价值。
【那么,什么是“能吸收的价值”?】
●张慧老师讲过一句话“与我有关,让我喜欢”——指出我们将要提供的内容方向。

●马徐骏老师的“三不要”:不要知乎体, 不要知音体,不要自传体——为我们的分享划出边界。

●柳昊老师在打磨会上一再强调你要有独特的故事,要用一句“戏核”总结你的故事——这是教给咱们用最高效的方式向听众传递价值

合起来就找到了“能吸收的价值”:
①找到矿场(可能的选题)
②深挖获取一个真矿石(一个可以解决/传递的真问题/价值)
③送货上门(让听众有所收获)
【具体的做法】
1、放大镜聚焦取火

找到易燃物-火柴头(有价值的一个论点),用放大镜(故事)把能搜集的阳光(支撑论点的论据)全部聚焦,点燃。
选题剖析
●没有找到“易燃物”
-“住酒店,如何防止被偷拍”
-“商家不会告诉你的二手钢琴购买指南”
-“如何提升个人软实力”
————————————
●想要点燃的太多
-“顶级台球运动员的思维模型”
-“创业新手如何维持良好的现金流 ”
————————————
●没有“足够的阳光”
-“看懂一间博物馆你需要哪些准备”
————————————
●没用“放大镜”
这个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课程内容用起来
把学的课程用起来!
本周的两门课:演说家和导演,都在教我们如何做分享。
演说家的问题边界:
“听不听你的,听众有选择权”
“首要目的,是清晰地传达信息,而非一般性释放魅力”
——就是我们18分钟演讲的真实写照
心法:
“势能营造”
——就是柳昊老师在会上不断强调的内容推进
导演的问题边界:
“你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是想表现一个主题、传达一个理念”
“自己选取素材,发掘并组织故事”
“故事不是虚构,来源于真实生活”
——同咱们做的分享一样,有硬核,故事来源于真实的你
心法:
“用负能量构建叙事张力”
——避免流水账,抓住听众注意力
“用细节展示故事情境”
——柳昊老师提到的“微观体感”让人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通过故事讲理。
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课程内容,请同学们用心学习,学以致用~
(P.S.柳昊老师在提到演说家课程中“背人过河”的类比时,好多同学都是一副第一次听说的反应,请问大家有好好上课吗?)
【总结一下】
分享应该有的姿势:
一个(不要多)
你独有(别人不懂,外行不知)
打包带走(你抛出来,大家能接得住的价值)
最后,预祝下周的选题更上一层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