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笔记整理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笔记整理

作者: 壹凡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19:51 被阅读0次

林蕾  宜昌精分小组 持续分享第428篇(2021.1.27)

心理体验的模式,它们反应出我们对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二者关系的感受。Fonagy 描绘了三种主观模式

心理等同、假装以及心智化。

心理等同模式中,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被简单地对等起来,信念和现实之间没用区别。我们的思考和感受

似乎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物,反之,亦然。在这种心灵框架中,比如说,当我们遭遇到不好的对待时,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不好的—由于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我们就“知道”我们将遭受到不好的对待。在如此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作为心理执行力的自我被淹没了:可以解释或创造出体验的,位于主题位置的“我”就没用了,有的只是那个体验到发生之事的位于受体位置的“我”。

在“假装”模式中,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是相互脱钩的,我们逍遥于现实之外:任何想象中事件感觉上都是真实的

而任何被忽略的事件都归于无关紧要。解离、否认、以及极度自恋性的自大感,都是这种“假装”模式

在心智化(或反思)模式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是分开的,但又是有联系的。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感受、以及幻想,是如何影响真实发生的事件,同时又如何受真实事件的影响。我们能享有一定的内心自由。心智化揭示了自我和他人的世界是丰富的、复杂的,并且是模糊不清的。

一般能成功“容纳”婴儿”痛苦感受的父母,通常会养育出具备稳固的心智化潜能的安全型依恋的孩子

父母这样做是在告诉婴儿:1、他们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和其对情绪的影响2、他们能够应对痛苦和减轻痛苦3、他们能够识别出孩子正在表露出意图的姿态。

小结:父母如能够成功地容纳婴儿无法处理的情绪,对婴儿做出反应,报以共情,进行应对,并赏识孩子有意图的姿态,那么他们就参与了互动性情感调节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父母作为安全港和安全基地,强化了对依恋关系的信心。通过认可孩子有意图的姿态,这些(心智化的)父母就为孩子提供了建立自己心智化能力的基石。

相关文章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笔记整理

    林蕾 宜昌精分小组 持续分享第428篇(2021.1.27) 心理体验的模式,它们反应出我们对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二...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读书笔记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读书笔记。 阅读书本目录及子标题,了解并描述本书整体结构。 本书重点讲的就是依恋。 它的题目以及第...

  • 每日P书:“安全基地”(20190929)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简称《依恋》)中提到:儿童将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作为“安全基地”而使用,从这个地方开始,去...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推荐词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从养育到治愈,从理论到实践》这本书我写了65000字的读书笔记,间接反馈着我对这本书的热爱。...

  • 2022-02-07非语言沟通模式决定人的安全感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读书第一章,依恋和变化 一、心理治疗的最佳状态就是提供一种治愈的关系,什么样的治愈关系呢?是一...

  • 22.4.23自我肯定清单

    1.早上睡懒觉,没有跑步。 2.给老公、儿子做面条吃。让老公多休息。 3.看书《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章,完成笔记...

  • 三岁之前的记忆:不记得的,恰恰是最重要的

    最近在看David J.Wallin的《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依恋理论,以及如何将依恋理论应用于心理...

  • 2022-05-30第十五章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这本书读得不顺畅,除了有些内容读不懂外,还有一个怀疑,就是依恋理论在实际咨询中的运用问题。这虽...

  • 浅谈依恋模式之矛盾型

    1. 在读《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这本书时,我发展出一种“功能”,就是从依恋模式的角度“窥探”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这种“...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之序言读书笔记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在序言中写道: 心理治疗是如何让人们发生改变的?即通过观察能对孩子敏感地做出反应的父母,实际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笔记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za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