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和原来很要好的同事组了个饭局。
本质上说,这个饭局就是一个边吃饭边吐槽的“吐槽大会”。
无力改变这个社会和职场的我们,只能通过吐槽来缓解工作中、生活中的不快和焦虑、发泄负面情绪和压力。
在听同事们吐槽的过程中,我会对被吐槽的某个人和某个问题进行发问,有时也会聊一下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 我曾经认为单位的世界好像已经如银河系一般遥远了,但一听到她们吐槽某个人、某件事的时候,我忽然一下子又回到了事情正在发生的那个情景中。没想到她们吐槽的代入感是如此强烈。
正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大”。我甚至希望她们能发自肺腑地、义愤填膺地吐槽。因为第一,将这些萦绕在她们心中的郁闷、烦恼通过吐槽的方式将负面的情绪排解和发泄出去,有益身心健康、生活愉快;第二,被吐槽的这些人和事,可以成为我正在写的小说《他们的生活》的素材,这样有益于帮助我提高塑造各式各样人物形象的能力。
然而,我期待的发自肺腑、义愤填膺、批判大会式的吐槽并没有出现。相反,她们的吐槽方式都是极为冷静的、清醒的、语气温和的、无力反抗的、随波逐流的。

看着她们疲倦的面容,我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始终是改变了我们,而我们却改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能改变只有我们自己。当时,我的脑中冒出了一句辛弃疾的词:“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是啊,就算你吐槽又有什么用呢,什么也改变不了,说多愁多,不如不说。因此,每一次的吐槽大会都以我们中年人的沉默作为结尾,就算是对曾经扬言要“改变世界”的我们的一种悼念吧。
曾几何时,我们同事之间相互讨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希望能够早点退休,实现财富自由,精心计划退休生活。
我羡慕那些退休的大叔大婶,他们经历了生活的修罗场,脱离了单位的尔虞我诈和职场潜规则,与中年人的“丧”生活相比,他们的退休生活简直可以称为人生的辉煌时期。
我常在家附近的街心公园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街心公园里总能找到快乐和满足。
家附近的街心公园是仿照电影《音乐之声》的萨尔茨堡的建筑风格建造的,所以就注定了这座公园与生俱来的艺术气息。

公园中心的圆形广场是热衷跳交谊舞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的聚集地。每天早上十点,音乐响起,他们就和自己的舞伴开始翩翩起舞。
他们跳舞的音乐多以四三拍“蹦擦擦”的圆舞曲为主,而不是那种《最炫名族风》式的音乐。他们的圆舞曲不是《蓝色多瑙河》那样阳春白雪的交响乐,而是经过被四三拍节奏改编之后的《阿里郎》那样的古早民歌。
我常常在公园的某个角落欣赏他们的轻歌曼舞。
有些人面带笑容、舞姿美妙优雅、动作标准,与搭档配合十分默契。他们的气场仿佛在告诉其他人,这里不是街心公园,而是世界交谊舞大赛的赛场。他们好像是这个舞场中的王者,任何事情也不能阻碍他们热爱着的舞蹈。他们在享受着舞蹈的快乐,也享受着别人投来的赞赏的眼神。

热爱跳舞的人并不一定都是跳舞的高手,圆形广场里,也有初学跳舞和舞跳得不太好的人。他们有的观察别人的舞姿认真努力地和自己的搭档练习着;有的则自己在那里摆好姿势练习走“之字步”;有的也没什么专业的步伐,就是因为喜欢这首音乐情不自禁地、怎么开心怎么来地跳起来。
圆形广场周围,有些老大爷聚在一起,这边一群、那边一伙的玩着象棋和扑克牌。他们跟着音乐哼起歌,时不时还看一眼跳舞的人群。我站在角落欣赏舞姿的时候,总能听见他们其中一伙里有人喊“将军!” 我觉得他们的快乐是发自真心的快乐。

与退休的人们轻松快乐的生活相比,我们这些社畜的生活真的是苦闷和压抑的。什么都不能改变的我们也只能改变自己,苦中作乐,组饭局吐槽,然后再次回到生活中被捶打。
或许我们应该把创造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当成生活和工作的原动力,这样或许我们能得到一些慰藉,就能在无可奈何之中坚持下去。 毕竟,有句话叫“苦尽甘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