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老师说过,好的语文课应该设置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呈现自己的阅读结果,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结果,让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阅读结果到底如何。
丁卫军
1.题目是《社戏》,却还写了其他?(偷豆)
2.“极偏僻的”平桥村,但却是“我的乐土”?(优待与嘲笑)
3.双喜到底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阿发偷自己家的豆,阿发是怎样的人?
4.豆被偷了,六一公公为什么却感激起来?
5.戏让人扫兴,豆也未必好吃,小说结尾却说:再也没有——。
需要布置预习作业,写出自己的阅读初体验。(这样的作业的抓手是什么呢?)
看了丁卫军老师的课堂实录,发现应该是读《社戏》提问题。
预习作业:1.细读课文说想法:紧扣一个“好”字:回答那夜的戏真的好吗?豆真的好吗?好的究竟是什么?
自拟题目:“好”一场记忆中的社戏
风景这边独“好”
波折:《社戏》情节摇曳美
《社戏》的戏外“戏”
2.“咬文嚼字”提问题,细读本文,提出一个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