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洋洋洒洒数千言,秦王看后心里深以为然,对春申君赞赏有加,四公子之名的确名副其实。
然而,细思之下,反而漏洞百出,自忖不能擅自改变既定计划。更何况是楚国使臣黄歇上书,怎能因他的一封上书而取消攻打楚国的既定计划,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三思之后,回信如下:
寡人观四公子,徒有其名。貌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岂非自圆其说之无力辩词。
秦北略赵地,东拔魏城,威压韩国,气势一时无两,诸侯俱恐,今挥王者之师,攻惊弓之鸟,胜之必也。此其一。
其二,魏几被割裂为二,南北不能相顾,自保不及,割地求和,何敢言它?韩弹丸之地,到口肥肉,猫戏鼠尔,旦夕可灭。魏韩何惧之有?
其三,赵新败,元气尽丧,况远水近渴,若扰袭北境,无异隔靴搔痒,于楚何益?
其四,齐地处东极,诚如君言,秦楚相争,齐趁机南下,取楚膏腴之地,虽令齐强,然楚一战而国灭,秦取其大部,南北西三极皆入囊中,霸业初定,何惧孤齐?
其五,当今之势,秦战无不胜,攻城略地,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反观楚,损失巫、黔中之郡,鄢郢至竟陵皆为白起所破,国都迁徙,何谈强国?
其六,恩德之于利益,轻重孰知?七雄混战日久,恩怨难分,敌友难辨,唯利益尔。秦欲一统六合,成不世之业,三王五霸之功成矣。
况魏韩相助,无异沙漠绿洲,攻楚跳板,何来远宅?退而言之,楚西虽多为不毛,可置随水右壤为郡,徐图求之,又有何妨?楚虽地广,奈何秦之日进蚕食?
公子费心劳力,寡人亦有所得。始易终难,定当谨记智氏之祸,吴越之事,严防魏韩,挥师南下,一统江南。
望公子南柯梦醒,审时夺度,劝谏楚君,称臣纳贡,为楚黎民计,勿行徒劳。
公子辩文,舞文弄墨,班门弄斧,若不识时务,螳臂当车,寡人刀剑无情,斩却四公子虚名,望君子自爱爱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