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窝在家里看冬窝子的生活 | 读李娟的《冬牧场》

窝在家里看冬窝子的生活 | 读李娟的《冬牧场》

作者: 一愿天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23:29 被阅读392次

冬天的假日,窝在书房的沙发上,捧一杯热茶,翻看一遍《冬牧场》,会是很享受的事情。

我是极其怕冷的,冬天恨不得能有白熊的基因——可以冬眠。

看到书名和封面都觉得好冷,那里的冬天更冷,但是那里的生活热烈——也许是从比较中获得幸福感,也许是被他人的努力感动——这本书,适合冬日趁着休息窝在家里再读。

所谓“冬窝子”,不是指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从乌伦古河以南广阔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冬窝子无处不在。那些地方地势开阔,风大。较之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暖和稳定,降雪量也小,羊群能够用蹄子扒开薄薄的积雪寻食下面的枯草,而适当的降雪量又不会影响牧民们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饮用水。

冬牧场远比夏牧场干涸、贫瘠,每家每户的牧地因此非常阔大,一家远离一家,交通甚为不便,甚至可算是「与世隔绝」。

进入冬窝子的牧民们,在大地起伏之处寻找最合适的背风处的洼陷地,挖一个一两米深的坑,坑上搭几根木头,铺上干草束,算作顶子。再修一条倾斜的通道通向坑里,装扇简陋的木门,便成了冬天的房子:地窝子。于是,在无数个冬天里,一家人便有了挡风避寒之处。地窝子都不会很大,顶多十来个平方公尺,一面长长的大床榻加一只炉子、一个小小的厨房角落,便抵得满满当当。人们在其中生活,摩肩促膝,实在没什么私密性可言……

总之,去冬窝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选择的范围小之又小。

就这样,最终选择了居麻一家。

居麻很能说些汉话,他家搬家路程为三天。居麻夫妻俩年近半百,随行的只有一个十九岁的女儿加玛——真是再理想不过啦!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居麻欠了我家好多钱,他家又太穷,看情形是还不起了,也不指望了。不如到他家住几个月,把钱全吃回来——这是我妈的主意。

可后来,每当我扛着三十多斤的雪步履蹒跚、气喘如牛地走在茫茫沙漠中,便忍不住喟叹:失策了。

李娟到冬窝子去“体验生活”的故事,就这样“絮絮叨叨”地开始了。她喜欢用白描的手法,不添彩不加色,就是描述她看到的日常和事情,甚至也有她觉得不理解的部分。

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大部分人都会感觉陌生和好奇,她是应邀写书,但是完全没有“猎奇”和“讨好”的姿态,也不是“探查”和“研究”的视角。她的观察不在玻璃箱的外面,一个猛子扎进了生活里面。

她就是记录了一些对话,写下一些发生的事情——凄苦坚幸的日子,由她写出来,让人笑一会儿,心酸一会儿。但是又好像不是她的文字幽默,是生活内藏的幽默吗?

居麻汉语不错,与之基本的交流不成问题。如果我不怕麻烦,坚持刨根问底的话,几乎能了解到一切。可我实在是怕麻烦……因为这的确是个麻烦事啊!况且,生活本来就够辛苦了,再来个外人整天在耳根子边不停聒噪,不但帮不上什么忙,还老让你分神――我做不来这种人。再说了,反正与大家的相处也不是一天两天,多的是时间和机会,还是尽量靠自个儿去慢慢体会,慢慢懂得吧。

也不知是我的方式不对,还是他的理解有问题,我和居麻的对话常常会出现以下困境:

我问:“有的绵羊有角,有的没角。为什么不一样呢?”

他回答:“因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角,有的没角。”

我问:“远远地方的马、牛、骆驼,小得只剩一个小黑点了,你们怎么能一眼就看出哪个是骆驼,哪个是马,哪个是牛?”

他说:“因为尾巴长得不一样。”

……都说了只剩一黑点了,哪里还能看到尾巴?

我不能理解他,他也不能理解我。总是责怨我:当他发如乱蓬的时候,我整天拼命给他照相。等他理了发了,变漂亮了,我却再也不照了。干活的时候他又脏又狼狈,我却逮着相机拍个不停。等他干完活洗完脸,端正地坐在干净的房子里时,我又不拍了……弄得我每次拍照前都得思前想后,不晓得怎样才妥当。

至于她呈现的是否是“真实的牧民生活”,我无法判断,也无需评判,因为她描述的是她在冬窝子的生活和感受。

所有人的文字都是带着滤镜的,而我透过她的文字,能看到到漫天的红霞。所以,王安忆评说“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了。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能活多久呢?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付出生的努力就是了。

每去到一户人家,不管这家有没有人要走,大家都会坐下来喝两碗茶再说。如果这一家有冬不拉琴,还会轮流表演一把。总之像旅行一样,快乐极了。

开始我很是拘束。我只是个乘客,和这些人家素不相识,跟着司机到处蹭饭怪难为情的,于是在每一家都吃得很少,再饿再馋也强忍着。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想法不对:如果因为 “不认识” 而拒绝一份人情,就意味着已打定了主意日后不愿回报……这是自私的。而在荒野里,接受别人的帮助与帮助别人一样重要。

如果善意不能流动,那就是爱的荒野。

相关文章

  • 窝在家里看冬窝子的生活 | 读李娟的《冬牧场》

    冬天的假日,窝在书房的沙发上,捧一杯热茶,翻看一遍《冬牧场》,会是很享受的事情。 我是极其怕冷的,冬天恨不得能有白...

  • 日记,

    这几天又重读李娟的《冬牧场》,这是一部纪实性文学。2012年,李娟跟牧民居麻一家进入了冬窝子,冬窝子不是具体的某一...

  • #日更#《冬牧场》读后感

    冬牧场-李娟 作者跟随牧民一家,深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冬窝子里渡过了让人难忘的一个冬天,四个月的时间,李娟把他们生...

  • 阿勒泰

    阿勒泰在新疆的最北边,是李娟《冬牧场》里风餐露宿的跋涉转场,平淡甚至枯燥的地窝子生活都被她写的有滋有味。看完...

  • 看李娟的《冬牧场》

    初见李娟的《冬牧场》这本书,我有欣喜,更多的是带着对这个陌生世界人的生活的好奇。 新疆天山阿勒泰牧区的人如...

  • 读李娟《冬牧场》

    1 李娟参与了《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在2010年至2011的冬天里,跟随一家牧民进入阿勒泰生活了三个多月。...

  • 心存美好,大声歌唱——读李娟的文字有感

    喜欢李娟的文字源于《冬牧场》,她真实的记录了自己跟随哈萨克牧民,一块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寒冬,生活在地窝子里,与动物一...

  • 冬牧场-李娟

    李娟讲述新疆牧民在冬季把牲畜迁徙到偏远宽广的草原上放牧的生活。这样为期三四个月的放牧是异常艰辛的,住在狭窄拥挤的用...

  • 李娟《冬牧场》

    看完《冬牧场》,李娟的风格和文字让我觉得很不错,那种感觉很奇妙,感觉就像能抚平自己烦躁的心一样,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 李娟《冬牧场》

    传说中最好的牧场是这样的:那里“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一充分的和平与丰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窝在家里看冬窝子的生活 | 读李娟的《冬牧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lw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