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的高考,是2020年,赶上了疫情。真正开学返校已经四月底五月初了。开学的最初也是以抗击疫情为主,为了减少接触保持距离,一个班得拆成两个班,应急变动,师资不够,教学大不同以往。
这一年中高考的孩子和家庭,压力与焦虑比往年更复杂。
我的孩子打了行李,交了手机, 开始了第一次住校的生活。这一下子断了联系,我心里也是各种挂念。她适应的好不好,学的怎么样?但是再多牵肠挂肚,看不见也听不着,也只能偶尔问一下班主任,班主任说,孩子状态挺好,不要担心。
话虽如此,一颗挂念的心,还是本能的悬着。即使让自己投入忙碌,还是时不时想起孩子,吃的怎么样?会不会想家?总想去看看孩子,可是学校不同意家长随便进出学校,孩子也不能随便请假回家。5月的天气,已经有些燥热,我想给孩子送些替换衣服蚊帐,老师说快递过来或者放学校传达室就行。
好吧,收藏起母亲的牵挂,遵守规则要紧。一个星期带一点孩子爱吃的东西,放在传达室,在校门口站站,都已经觉得和孩子近距离链接了。
终于有机会可以见到孩子了!中国传媒大学孩子过了三试,需要填写四试报名信息。这重大事情我可不敢替孩子随便填,必须让孩子自己填报。这样终于把孩子接了出来,给老师沟通好一切办完明天返校。
将近一个月没见,孩子瘦了很多,但是她并没有诉苦,急不可待的拿手机查校考成绩复试注意事项和要求,然后填报信息,准备再试资料,看着她从容的样子,我悬着的心舒展开来。
傍晚,我带她下楼散步放松。
“妈妈,我花了这么多钱,要是考不好,怎么办?”孩子突然问出这么一句话。
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的小孩,她有压力了,一个是对于花钱的压力,一个是对于考试结果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可能都与我们家庭从前的言辞有关。
我停下脚步,看着她,“孩子,你是怕自己考不好,还是怕考不好妈妈不满意?”
“都有。”
我决定给孩子好好谈谈。我拉着她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娘俩侧身坐下。
关于花钱,我开门见山,“丫头,花钱的事,这是爸妈应该的,你不要多想。”
“如果不学播音,我就不用多花学专业课的钱,现在比人家多花了钱,要是考不上……”。
我的小孩,她的不配得出来了,而早年种种子的人是我。
在她小时候,给我要东西,常常缠几次才答应给买,尽管给买了,但是我嘴里还是教育着“挣钱不容易,以后不能随便要这要那的。”可我当时并不懂这样的方式,即使给了孩子物质满足,内心也种下了不配得的匮乏感。
这样的金钱教育,往往会导致孩子有物质需要的时候,内心都会伴随很大的压力。甚至形成潜意识的自动化模式。成年以后常常在面临物质选择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自我挣扎,一方面特别想要某种东西,一方面对于花钱给自己又觉得特别不应该特别浪费。我曾经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模式带给自己的痛苦,所以此刻,我心疼我的孩子。
我必须帮助我的孩子拔掉心中那个不配得的种子。
“孩子,将来有一天你做了妈妈,你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专业和梦想,你会支持她吗?”
“当然会呀。”
“是啊,你都知道将来支持自己的孩子。我也是母亲啊,养育孩子支持我孩子的梦想,是身为父母基本的责任。连动物都会哺育幼崽。何况人类呢。”
“你的外公在我中学时,那句‘你只要想上,爹砸锅卖铁也供你。’你知道的,这成了妈妈一生学业路上前行的温暖动力。连我农民的父亲都知道砸锅卖铁也供孩子,何况妈妈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呢,怎么会不支持自己的孩子。”
“再说,我就你这么一个孩子,在你梦想的道路上,我从来都没有支持过你,那才是我晚年最大的悲哀遗憾。”
“妈妈童年在匮乏中长大,受父辈影响,在你花钱的时候,总是习惯化的多交代几句,其实不是妈妈不舍的,是一种自动化的习惯。我知道你是有分寸的孩子,从今天,要记得,你值得拥有,你配得爸爸妈妈的爱,爸妈早给你准备好了 ……”
“再说,别人一直上各种辅导班,你很少报辅导班,整个中学也就这次专业课花了几万,家里没花钱,你自己努力顺顺当当考上重点高中,这样算起来,你一点也没有多花钱啊。谁家孩子初中高中上下来,不都得花几万啊,哪个父母不会尽力支持孩子啊。你都知道将来会支持孩子,这不仅是一代又一代的责任,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旅程……”
谢谢,老妈。
呵呵,看到你轻松起来,我揪着的心也阳光一片了。感觉与你心灵的距离更近了。那种感觉真美好。
还有一个梗,需要我这当妈妈的给你拔出来。因为你担心考不好,更担心考不好我不满意
于是沟通继续。
“孩子,我看到了你的努力,那至于最后考多考少考什么样,是咱娘俩说了算吗?”
“当然不是。”
“既然最终结果咱娘俩说了不算,那就交给老天爷吧,你做你该做的,高考前全力以赴让自己不后悔就行,我和你爸做好我们该做的。比如钱的事儿就是爸爸妈妈该做的。”
“还有孩子,即使考不好,只要你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自己想学习想追求,以后的路其实越走越好走,不满大学学历,还可以追求研究生,研究生考起来要比高考的难度小得多,再说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可以考好几年。一边工作一边都可以考。妈这么大年龄了还可以继续学习,你才多大呀,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自己,你一定有比妈妈更好的人生。”
“知道了,妈妈。”透过你带着一点撒娇的声音,我就知道你已经彻底的放松。
“来,抱抱,妈妈给点能量。”
把你揽在怀里,你高出妈妈半头了。
我脑袋闪现出一个画面,那个襁褓中的小小婴孩,都成大姑娘了,再过几个月,这只小鸟就离开我的怀抱,独自飞翔了。
自由飞翔吧,我的小鸟。
你有资格活好你自己,你有能力活好你自己,爸爸妈妈祝福你活好自己。
因为不舍,所以更加珍惜每一个相处的日子。
不管过去,我们之间历经怎样的争吵和坎坷,高三的日子里,我们全家空前团结稳定,稳定有爱的我,也有能量识别孩子的状态,给孩子有效的陪伴。孩子才能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最后,结合我的教育经验和教训,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理解孩子的压力,不正面对抗。
高考在即,面临人生的如此大事,每个孩子都特别的想考好了,骄傲自己荣耀父母,所以这种心态下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越期待越恐慌,每个孩子都有压力。是的,不管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有压力。
这些压力也是生命正常的身心反应。说明孩子本能的对这件事情的在意和关注。既然有压力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就要淡化孩子的这份压力,稳稳的做好自己。当孩子有压力表现的时候,发火说负面的话,不要和孩子产生正面冲突和辩解。他们压力大的时候常常会说:我不想学啦,谁想考谁考吧;二模考成这样,完了完了;什么破题啊,我再也不想学它……甚至他们有时候会摔摔打打。
请理解他们的压力,默默的守在一边,不把这些当做孩子冲着自己,也不必过度担心这些压力带给他们的危害。也许他们唠叨完就好了,发完就好了。家长默默的理解,反而给他们一种踏实的支持。
家长的急于教育反而让他们陷入更大的情绪。
2.父母照料好自己的状态,不传递焦虑。
每个父母都期盼孩子有好的结果。有时候父母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暗示。听到别的孩子状态更好,更有目标,回来可能忍不住就想给自己的孩子唠叨唠叨。教育是长期十多年的,日积月累,慢慢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在高考前的日子,家长不适合主动扯出一些话题,以免在孩子没有准备的时候扰乱他的状态,加大他的压力,除非孩子主动给你聊的时候,再做适当的引导。
3.允许孩子放松。
有的家长就觉得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生怕孩子浪费一分一秒。盯的更是严肃,这个做法其实是极其不对。应该主动建议孩子减压,劳逸结合,带孩子出去逛个街散散步,吃点喜欢的东西。让孩子舒舒服服的泡个热水澡,过一段时间就支持孩子睡个饱觉。这些爱的理解,反而让孩子更有能量,更有主动力。
4.创造轻松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
爸爸妈妈也不必格外的把高考看的特别的隆重,以免强化焦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把日子过得往常一样,一家人愉快的吃饭,轻松的度周末。只是让家里充满了和睦,宁静和温暖就好。
5.告诉孩子,稳住就先赢了自己。
尤其临近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知识储备都差不多固定了。这个时候谁稳住谁就赢了。
6.夫妻要好好尝试重新相亲相爱。
大部分夫妻马上就结束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夫妻要回归二人世界,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夫妻早已经不太习惯了两个人的单独相处。所以请重新学习谈恋爱,给孩子示范一个相爱的榜样。也让孩子离开家的时候更加放心。即使不能相爱,也请不要再互相伤害。夫妻两个人遇见了是多大的缘分,何况又有一个共同的孩子,人生不长,怎么舍得把大把的时光都用来相恨相杀呢。
7.是我们选择把孩子生下来的。给他花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既然该花的得花,要把这个钱让孩子感觉到爱。不要拿钱说事。
亲爱的朋友,与你一样,我也是家长,是一个妈妈,我是教师,也许不同的是我一直以来走在专业心理学学习路上,我愿意与你分享教育困惑,一起共修父母能量。
教育手记,与您共勉。(草稿)
我和女儿与2022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