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书读书吧
读 | 《永恒的边缘》最后一部分——part10墙和尾声

读 | 《永恒的边缘》最后一部分——part10墙和尾声

作者: 云掩月念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21:58 被阅读348次
图片来自网络

二战结束后,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柏林被一堵高墙分成了东柏林西柏林。所以这是关于五个地区五大家族的第三代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理想和抗争都在继续……

part10——墙,第59-62章,1988-1989年,柏林墙终于倒了……

“美国之所以是个自由社会是因为美国有不听命于政府的报纸和电视节目,可以让弃之于宪法而不顾的总统原形毕露,蒙受羞耻。”说着他举起酒杯。“敬不受约束的新闻记者们,敬你们的无礼,愿上帝保佑美国。”

1988年秋天,加斯帕被解雇。他不觉得奇怪。华盛顿的氛围变了。里根犯的罪行比尼克松严重的多:资助尼加拉瓜大搞恐怖主义的反政府武装,为了解救人质和伊朗做武器交易,把活蹦乱跳的妇女和女孩变成贝鲁特街上的一具具尸体,可是他还是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拥戴,他的副手布什似乎即将成为下一届总统。

但加斯帕依然觉得受伤,这似乎是对自己整个工作生涯的否定。苏茜暗示加斯帕是为了掩盖对美国的恨意才去越南服役,在美国归化,还把他描述为一个无情的性爱狂魔,拿他和伊维、维蕾娜的私人关系攻击他。

他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作,试了几个星期后另一家电视网给了他常驻波恩的记者工作,德国的外派记者是他唯一能得到的工作机会。维蕾娜认为他不应该去德国。她一向看不起失败者,去德国意味着加斯帕失败了,要和年轻人一样重头再来。她表明自己不会放弃在美国的工作,也不会在美国等他回来。

1988年的11月,伴随着匈牙利经济的崩溃,一小部分有改革意识的年轻共产党人控制了政府,内梅特成了匈牙利政府的总理。他上台后作出了许多改编,首当其冲的便是创立的股票市场。

加斯帕觉得这一举措令人震惊。六个月前匈牙利的共产党总书记还说多党制的民主在匈牙利永无可能,但内梅特却颁布了一部新的法律,允许独立的政治“俱乐部”在匈牙利境内展开活动。

但这些变化能持久吗?莫斯科会镇压吗?

加斯帕在丽贝卡的帮助下采访到了这位新总理。内梅特表明匈牙利现存的政治“俱乐部”成为自由的政党是他们最大的理想之一,也许再过两年,政府的首脑就不是政治局成员了,而苏联不会像1957年那样出兵干涉,因为戈尔巴乔夫才是那个撕开铁幕的人。

内梅特第三次凝视着他。“戈尔巴乔夫才是那个揭开锅盖的人,”他缓慢却清晰地说,然后又补充道,“蒸汽的确会伤人,但改变是不可逆的。”

但在美国电视上播出的报道结尾,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布什的发言人接受采访说苏联企图给美国造成一种安全的假象,美国当务之急是加强北约的核威慑力,丽贝卡对美国政客的落后观点表示不可思议。

1989年2月,坦尼娅回到了华沙。

华沙的团结工会又死灰复燃了。镇压工会的雅鲁泽尔斯基将军无可奈何地同意了和反对派召开圆桌会议。在她看来,亚鲁泽尔斯基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克里姆林宫。选举还是虚假的,但总比现在要好,一切都在慢慢改变。东欧国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三年前苏联提出的东欧国家的问题要自己解决是认真的。

坦尼娅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此生中坦尼娅从没听过这么多有关改变、解放和自由的谈论。不过共产党人还在控制着苏联和苏联的盟国。坦尼娅和瓦西里把他们的秘密公之于世,向世人公布伊万·库茨涅佐夫真身的日子快到了吗?

过去,这种希望总是被苏联坦克的履带给碾压个粉碎。

在苏联,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德米卡觉得保守派必输无疑。可是他不得不承认菲利波夫夸张的言辞中有一部分是事实,布什是冷战主义者,他会为苏联的颠覆而偷乐,却不会停止美国的核反应堆扩建和海外扩张。

戈尔巴乔夫认为应该回归列宁主义的本源,只有共产党才能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但他也承诺如果匈牙利选举的结果不是共产党执政也不会出兵干涉。内梅特进一步用放弃匈牙利和奥地利之间的围栏来催逼戈尔巴乔夫做出进一步的保证,戈尔巴乔夫拒绝出资帮助匈牙利重修围栏。

丽贝卡要进行自己的第一次美国之行了。这次的行程是要向美国人解释西德不需要核武器的原因,如今的苏联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威胁,而升级核武器反而可能取得反效果。

比罗深夜来访。他告诉丽贝卡,匈牙利将开放和奥地利的边境。丽贝卡非常兴奋,这意味着无法阻挡别国的人跨越边境,那自己将有机会和亲人团聚。为了抵挡苏联施加的经济压力,内梅特准备向科尔总理请求贷款。

苏联的经济变得越来越糟糕,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不足以使苏联走出泥潭。中情局的报告却说戈尔巴乔夫会武力干涉公开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乔治认为这个结论听起来不是那么对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已经在公开市场和政治民主方面走在了苏联的前头,戈尔巴乔夫也没做什么去拦阻他们。

会议后回到办公大楼的乔治见到了1961年用铁撬打伤他的种族主义者,对方现在已经成了神职人员,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向乔治表示道歉。玛丽亚觉得乔治有权原谅他,但她不想原谅,因为这个社会还有太多人做了坏事却逍遥法外。他们都认为布什应该帮助戈尔巴乔夫留在总书记的位置上,但布什认为这只是个局。

乔治和玛丽亚又走到了一起。

他像是一个对不开窍学生讲课的老师一样无望。“冷战已经结束了。”他说。

丽贝卡首次出访美国,但美国却对西德的代表团表现出带有羞辱性的怠慢。国务卿表示对德国希望把核武器从欧洲撤出去的态度感到失望。西德的外交部长根舍被不了解欧洲问题的美国国防部长切尼的说三道四而惹怒,很直白地表明冷战已经结束,美国的政策已经过时,希望美国能把欧洲局势的变化也纳入考量。双方的会谈不欢而散。

离开之时,丽贝卡向玛丽亚提出希望布什亲自到欧洲走访的建议。

东德几乎每家每户都在看西德的电视节目,莉莉·弗兰克和她的家人也不例外。5月2日这天,匈牙利人开放了和奥地利之间的边境,铁幕落下了。爱丽丝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去西方,但沃纳却悲观地认为不可能成功,卡拉说服了他同意尝试离开东德。

“不管有什么危险,我都想去那边,”爱丽丝断然说,“我明白会有风险,但我愿意承担这份风险。”她责难地看着沃纳爷爷,“你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抚养大两代人。这是种邪恶、残忍、愚蠢、接近破产的制度——但还在这里存在。我想在西方住,赫尔穆特也想。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自由富强的社会长大。”

“亲爱的,这不叫疯,”她具有说服力地对丈夫说,“没错,去那边的确很危险。但你忘了我们为了奔向自由所做的事了吗?那儿比这儿还要危险百倍呢!

1989年6月4日,波兰选举的结果出炉,团结工会获得了绝对的胜利。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向苏联寻求支持,想像八年前一样军队镇压恢复独裁,但戈尔巴乔夫拒绝了支持镇压。

1989年7月,华约组织领导人峰会,没有改革的那些国家希望出兵镇压匈牙利的改革,尤其是东德,因为开放边境后从巴拉顿湖到边境的公路上到处都是东德越境者丢弃的车。戈尔巴乔夫对他们的表态表现的漫不经心。

1979年7月14日,布什和随访团来到巴黎,包括玛丽亚。在布什的欧洲之行接近尾声之时,加斯帕主动和玛丽亚攀谈。玛丽亚认为加斯帕很有魅力,但也完全不可信赖。她聪明地利用加斯帕以布什的名义传达了自己的想法。

“总统现在相信共产主义世界所发生的变化是真实而永远的,我们要给予谨慎的鼓励,而不是自欺欺人说这种事没有发生。”

莉莉、卡罗琳、爱丽丝和赫尔穆特驾车从柏林前往匈牙利的巴拉顿湖。斯塔西特工在度假营传播威慑人的故事来恐吓潜逃者,希望能阻止他们逃往西方。在边境围栏边,匈牙利士兵指明了跨过边境的地点,爱丽丝和赫尔穆特成功获得了自由,而莉莉和卡罗琳还是要回去东德。他们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可能再见面。

瓦利在西柏林见到了加斯帕,简单寒暄了几句。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和未来的女婿,这是二十五年来他第二次见到自己的女儿。

莱比锡人民为了获得自由出入东德的权利而举行示威游行,东德的警察却依旧采取强力镇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东德新的领导人向戈尔巴乔夫提出贷款一百亿马克的要求,戈尔巴乔夫强硬拒绝了,并向东德指挥官发消息让他们不要介入东德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冲突。

1989年11月,东德的主要城市每周都会举行示威游行,人数越来越多,警察的棍棒再也无法冲垮。汉斯作为拥护共产党的代表上台演讲,但他的演讲获得的只有嘲笑,一个斯塔西特工不可能获得民众的信任。

汉斯前往西德首都波恩见丽贝卡,希望丽贝卡能帮他离开东德,丽贝卡拒绝了。汉斯再一次表白,告诉丽贝卡自己是真的爱她,和她结婚的那一年是自己最快乐的一年。

1989年11月,东德总书记专注于制定和完善有关出国旅行的政策法规,但这一切无助于消除民众的不满,东德人民要求的是更多的自由。

11月9日,克伦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官沙博夫斯基宣布内阁的变化,行政上的改革,以及新的旅行法——东德的公民可以通过边境检查站离开东德,新法律立即执行。

柏林墙终于倒了。

弗兰克一家终于团聚了。

戈尔巴乔夫依然对东德的情况表示和苏联无关。德米卡意识到如果戈尔巴乔夫再不采取行动的话,就没有机会拯救共产主义制度了。而坦尼娅的梦想也许很快就能实现了。

坦尼娅梦想的和瓦西里一样奔向自由。他们俩希望环游世界:想去巴黎、纽约、里约热内卢、德里来看一看。瓦西里将在电视上接受采访,谈到他的著作以及这些年来的隐秘生涯。坦尼娅会撰写一些旅游手记,或许还会写本自己的书。

伊维回归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卡梅隆依旧幼稚地认为是他们多年的工作才颠覆了共产主义,而泰德尔却对比表示质疑。

“我们做的那些完全没起效果。尽管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但越南、古巴和尼加拉瓜还是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看看另外一些我们避免共产化的国家:伊朗、危地马拉、柬埔寨、老挝……哪个都没把我们当成一回事。现在,东欧也在没有我们得帮助下抛弃了共产主义。”

故事的最后:

玛丽亚在六十岁时第一次当上了新娘。2008年,乔治已经七十二岁了。

这一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从柏林墙的竖起到倒塌,世界从两个超级大国把控的两个阵营变成现在的多国角逐。全球化、多元化趋势似乎不可阻挡,但恐怖主义活动从80年代开始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几年的经济不景气,民族主义又开始盛行。

其实,世界依旧不太平,一直都不太平,而我庆幸自己现在生活的国家正处于和平年代,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我喜欢这套书封底的一句话:

“说到底,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无戒365天极限日更挑战营】第14天第12篇

相关文章

  • 读 | 《永恒的边缘》最后一部分——part10墙和尾声

    二战结束后,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柏林被一堵高墙分成了东柏林西柏林。所以这是关于五个地区五大家族...

  • 【永恒】尾声

    恍然间,成蹉跎。 轻睫颤,珠泪落,平静骤然打破。 他的影像铮然破碎。从心口漾起的一圆清冽,迅速蔓延到与她十指...

  • 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

    ——读《拆掉思维的墙》(四)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拆掉思维的墙》最后一部分的...

  • 《永恒的边缘》

    世纪三部曲总算看完了,第一部看得是爱不释手,从第二部开始就开始不断的逃避了。不是故事不精彩而是历史太残酷。第一部说...

  • 《乌合之众》:永恒不息的时间,循环往复的更替

    亲爱的书友,本次我们共读的是《乌合之众》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永恒的时间,不变的更替 图片发自简书App在永恒的时间长...

  • 《永恒的边缘》———再高的墙也阻隔不断爱情

    最近这段要学的东西比较多,第二卷读的慢了好多,好在这款书带来的感悟也不少,算是能够心里平衡了些。 ...

  • 最后的尾声

    初冬暖阳,6912号细胞星球街景花园里,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年轻人则围在一旁欢快地打着球。一对情侣在花园旁的矮...

  • 冬·杂记

    用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永恒的边缘》。从《巨人的陨落》开始,到《世界的凛冬》和《永恒的边缘》,历史在书本里...

  • 自由

    看《世纪三部曲:永恒的边缘》。看到赫鲁晓夫一夜之间建起的柏林墙、核军备竞赛,思绪突然就回到了柏林墙倒下的那一刻。实...

  • 读 | 《永恒的边缘》part6——花朵

    二战结束后,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柏林被一堵高墙分成了东柏林西柏林。所以这是关于五个地区五大家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 | 《永恒的边缘》最后一部分——part10墙和尾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m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