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迷茫,聊聊人在迷茫时应该做什么。
当你觉得迷茫的时候,是好事,这是进步的开始,最起码你有意识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了。
只要这个世界在变,就会存在未知,或者说存在大量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当不知道如何抉择时就会感到迷茫。何况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正值迷茫的人越来越多。
几乎所有人都曾感到过迷茫,面对迷茫,通常会有两种阵营,一种是积极面对,主动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前期时常陷入迷茫带来的痛苦中,但一旦找到“解药”,便会阶段性解脱,后面的路相对越走越容易。另一种是敷衍逃避,不愿直面迷茫的痛苦,他们要么随大流,要么被人安排。前期他们会感到异常轻松,但后面的路会越走越难。
生活这件事,是最难糊弄过去的,现在逃避的东西,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一定会转变成困难集中爆发出来,抑或是生存压力,抑或是被时代抛弃。这跟经济发展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加快经济增速,就会采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造成的大部分都是虚假繁荣,如果处理不得当,到后期很容易崩盘。
人感到迷茫是有两个条件的,一是未知太多,二是选择困难。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人才会迷茫。而且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未知太多时,选择才可能困难。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便有了减轻迷茫的“解药”。
未知太多,那就减少未知。有两个方法,一是结识比你“厉害”的人,二是阅读。
先来谈谈第一点,首先你可以寻找身边在思维、阅历等方面异于常人的人,跟他们聊天。聊天的目的在于学习他们的优点,了解你未知的东西,而不是攀附。
其次,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你随时都能“找到”很多精英和行家,然后跟着他们去学习。比如说,上篇文章我提到了李笑来,他在很多方面异于常人,那就可以买他的书看看,学习一下他的思维,了解一下他的经历;如果你想了解企业家是什么样子,就去搜搜马云的视频和自传;如果你想学经济学,就去搜搜谁水平比较高,然后去学习他的课程。
通过互联网,你可以找到无数的“榜样”,跟着“榜样”去学习。随着你自身的学识不断提高,未知的东西越来越少,你的“榜样”也会不断的变化。
再来聊聊阅读。很多人阅读有个习惯,就是只挑自己感兴趣的读,这个习惯很不好。难道天天看小说也是学习吗?可能对少部分走文学道路的人来说是,但对大部分人都不是。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时,思考两个问题:我学习了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它在未来会不会产生价值且可变现?凡是能的,都可以去学习,不管自己喜不喜欢。
如果你要阅读学习一整个科目的东西,比如说你要学习经济学,你要去找这一行的“行家”,学习“行家”的课程,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很容易建立好自己的知识体系。
那如何解决“选择困难”的问题呢?我觉得这个事关个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价值观在底层,方法论在表层。所谓价值观,就是你觉得什么事情对你最重要。所谓方法论,就是你做一件事的方法体系。如果你骨子里特别安分,那你肯定不会选择创业;如果你特别想赚钱,你也不会甘心上班,这些都跟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如果你特别想赚钱,那摆在面前有几个不错的选择,具体怎么选,那就靠你的方法论了。
所以,一边你要打磨自己的价值观,一边要养成自己做事的方法论。而这两点的建立,离不开解决“未知太多”里提到的那两种方法。另外,多实践也可以帮你做出选择,如果遇到一些对你成长可能有帮助的事情,尽量参与进去。
当迷茫得到解决罢,可能不久又会面临新的迷茫,只不过你再也不像一开始那样非常痛苦,束手无策了。迷茫可能是一辈子的事,习惯它,重视它,解决它。生活就是让你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感谢迷茫吧,它让你不断实现人生的升华。
祝你们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