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班级共同体中的同化、顺应

谈班级共同体中的同化、顺应

作者: 冰清雪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3-24 22:48 被阅读0次

      同化、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里借来的词语,用来解释心智的发展,或者说学习的过程。所谓同化,就是轻松消化了对象——这里的对象是知识,而主体是原有的认知图式。既然消化得轻松,原有的认知图式就没有多大改变,也就是没有质性变化,只有量的增益。所谓顺应,就是原有图式消化不了对象,图式需要尝试着改变自身,才能艰难消化对象——读不懂经典的人对此一定会深有同感,但若读报纸,就回到同化了。

      我们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共读之难,就在于部分人必须艰难顺应的书籍,另外一部分人只需要轻松同化!于是坐在一起,一部分人因为艰难而皱眉,另一部分人因为无聊而摇头。

      也因此,反而是读所有人必须顺应对象的经典,倒是一劳永逸的选择——可惜经典总是玄之又玄,基本不解决眼前问题,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又使得校长们着急不安。但经典还是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选择。

        至于我们共读效益最大化,也是不难做到:选择最畅销的专业书,用某种方式快读,只获取最亮眼的哪一部分——和经典不同,一般年度畅销书完全没必要把握全书结构,实话实说,真去把握了,它的问题也就暴露了,甚至漏洞百出,不堪入目了。

      所有人都去各自浏览?那就无所谓共读或者团体,依然浪费严重!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每人负责一本,目标不是整本书介绍,而是提取最佳的部位:鳙鱼只吃鱼头,鲶鱼不吃鱼头。共读研讨前,部分最佳文字复印给大家;共读开始,负责人讲述此书价值所在,尤其是自己的心得;共读高处,就是大家质疑问难,领会一个新概念、一种新方法的妙处;共读之后,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是否继续吸纳,成为自己思想的武器。

        在这种程序里,有人用强大的图式同化书籍,有人用热忱和渴望顺应着对他来说还艰涩的书籍。前者也叫自动化阅读,后者可谓登山式阅读。自动化阅读表示一个人现有的思维水平,登山式阅读表示一个人现在可能的学习。

      只读经典的人大多效率不高,处事能力不够,因为过于贪恋顺应带来的受虐般的高峰体验,许多技术型书籍看不上眼,不屑一顾。他们如果能用同化之法学会大量快速浏览,从中提取自己欠缺又紧迫的技能,再用时间加以锻造,当会获得全新的生长。

相关文章

  • 同化与顺应

    确定是改变的敌人。有弹性的思维,总会有不确定的部分,这为改变留下了空间。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思维对环境有两种...

  • 教师共读中的同化与顺应

    最近几年读书少,偶尔也翻阅最流行的年度畅销,譬如《人类简史》等等。但几十本书大多没留下痕迹,唯有凯文凯利的两本书,...

  • k7-2/15-《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蝈蝈

    掌握新知识的两个途径:同化和顺应 同化:新知识向原有的框架里装 顺应:原有的知识向新框架里装 可以理解为一个苹果+...

  • 阅读记录||Day 101 ~走近皮亚杰

    Day 101 走近皮亚杰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一、四个概念的差异 1、概念不同 (1)图式:皮亚杰理论中...

  • 从同化顺应平衡谈起

    Day 86 今天进行了第五次网络授课,又是烧脑的一课。 本次授课原定由郝老师的理论,和周娟老师的实践构成,但随着...

  • 共同体中心环境

    学习环境以共同体为中心的程度对学习也很重要。 共同体可以是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组合。 班级和学校的共同体...

  • 同化与顺应———来自百度文库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在学习中正是由于主体和外界刺激之间不断的...

  • 是选择同化,还是选择顺应

    当我们在和人沟通时,是选择同化,还是选择顺应,结果会大相径庭! 如果你时时先入为主,心中满怀着一堆的“答案”:觉得...

  • 同化和顺应学习心得

    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利用旧知建构新知意义的方式是同化和顺应。南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

  • 认知发展本质:同化和顺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 智慧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如何正确的认知,积极的面对事物,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班级共同体中的同化、顺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urtjtx.html